抗美援朝烈士陈淑彬的亲属找到了,1952年志愿者烈士在朝鲜

摘要: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于今天回国,在这88位志愿军烈士的遗物中,有一枚印章,刻着“陈淑彬”三个字。查询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有一位陈淑彬烈士,籍贯为山东省陵阳镇陈家河水村,生于1923年、牺牲于195

正文摘要: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于今天回国,在这88位志愿军烈士的遗物中,有一枚印章,刻着“陈淑彬”三个字。查询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有一位陈淑彬烈士,籍贯为山东省陵阳镇陈家河水村,生于1923年、牺牲于1951年,所属部队为志愿军25军73师38团。根据日照市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莒县烈士名录》,上面标明了“陈淑彬”和“陈淑标”两位烈士的名字。记者了解到,烈士陈淑彬和陈淑标有几个侄子。据日照市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国山介绍,今天将对陈淑彬、陈淑标的8位亲属进行DNA采集,送到北京比对,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陈淑彬与这一家人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核实确认。
抗美援朝烈士陈淑彬的亲属找到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涛 徐艳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于今天(9月16日)回国,在这88位志愿军烈士的遗物中,有一枚印章,刻着“陈淑彬”三个字。查询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有一位陈淑彬烈士,籍贯为山东省陵阳镇陈家河水村,生于1923年、牺牲于1951年,所属部队为志愿军25军73师38团。

9月16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赶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街道陈家河水村。记者了解到,陈淑彬一家有两位烈士。根据日照市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莒县烈士名录》,上面标明了“陈淑彬”和“陈淑标”两位烈士的名字。记者了解到,烈士陈淑彬和陈淑标有几个侄子。陈淑彬烈士的侄子陈常宗说,他们家中有两个伯父是烈士,一个叫陈淑彬,另一个叫陈淑标。两人当时都没结婚,没有留下子女。

提到关于两位烈士的回忆,陈淑彬的侄子陈常宗说,奶奶很少看战争题材的电影,因为一看到战争片,眼泪就会止不住地往下掉。她一直盼望着能把他们俩的遗骨找回来。“我两个大爷牺牲这么多年了,家里根本没指望能找到,没想到最后真的找到了。”

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除了长辈们流传下来的口述记忆,陈常宗还从家里翻出了两张证书,证明两位烈士的身份。一张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证书上写着“陈希庆的两个儿子陈淑彬、陈淑标志愿参加人民解放军,为人民解放事业服务,其家属享受军属待遇”的文字。另一张证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颁发时间为1956年,上面写着牺牲烈士的名字为“陈淑彬”。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证件有掉色和破损现象,对于陈淑彬、陈淑标的具体入伍时间、所在部队和职务都无法看清了。

陈淑彬的侄子陈常宗

据日照市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国山介绍,今天将对陈淑彬、陈淑标的8位亲属进行DNA采集,送到北京比对,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陈淑彬与这一家人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核实确认。

亲属正在进行DNA采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抗美援朝烈士陈淑彬的亲属找到了相关阅读:

长眠朝鲜69载的抗美援朝烈士吴仕成,您的亲人找到了

70年前,他为了满腔热血跨过鸭绿江

69年前,他为了民族英勇牺牲而埋骨异乡

如今他的英魂终可得以慰藉

他的亲人

找到了

5月10日,“志愿军烈士寻亲服务团”志愿者再次联系到湖南省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陈情在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发现了花垣籍烈士吴仕成的名字。

欣慰的是,短短几天时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花垣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就为烈士找到了亲人。

经过进一步核实,吴仕成是花垣县花垣镇团结中寨村人,1926年生(烈士证明书存根记录为1933年生),家中独子。1951年1月参加革命,系志愿军47军139师战士。1952年牺牲于朝鲜战场。现安葬于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5月18日,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将吴仕成烈士墓园地的照片送到了烈士儿子吴友宏和女儿吴颜珍的手中。这是烈士亲人时隔69年的次“相见”。

“我和姐姐在心里无数次刻画父亲的形象,想象着爸爸穿着军装,奋勇杀敌的样子,就像电影《金刚川》里演的那样……”吴友宏的泪水布满了双眼,他用手一遍一遍颤抖地抚摸着照片。

烈士的儿子吴友宏 烈士的重孙吴若桓 烈士的儿媳妇石晓妺

73岁的吴友宏和76岁的姐姐吴颜珍说,他们这辈子更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记住父亲的样子。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都是母亲和爷爷在世时一点点告诉他们的。1951年1月,作为家中独子的吴仕成,告别双亲和妻儿,响应祖国号召应征从军奔赴朝鲜战场,与他同时入伍的,还有堂弟吴仕恒。那一年,吴颜珍4岁,吴友宏仅1岁。10个月后,家族里的人收到了吴仕恒烈士牺牲的消息。

“从知道叔叔牺牲的那开始,奶奶就因为思念我父亲天天哭、天天哭”。吴颜珍说,奶奶把父亲的照片作为贴身之物带在身边,每天站在村口望着儿子离开的方向,盼望儿子归来。一年后,奶奶去世了(据推算,吴仕成烈士牺牲一年后,他的母亲因为思念成疾也去世了)。

烈士的女儿吴颜珍 烈士的女婿刘会云

吴仕成奔赴朝鲜作战,留下了妻子石昌珍一人照料年幼的儿女和年老的双亲。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没有了顶梁柱,一个农村妇女要撑起一个家何其困难。但是石昌珍没有向命运妥协,她做农活挣工分,细心侍奉公婆,还非常有远见地将儿子吴友宏和女儿吴颜珍都送进学校的大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曾经有个因为负伤从朝鲜战场回来的熟人,他告诉我妈,说我爸在战斗中了两枪转入后方。我妈就和我爷爷拿着我爸的照片到处打听消息,但是都没有找到,后来慢慢地照片就丢了,八几年的时候,我还去当时的政府问过我爸的消息,得知是牺牲了……”吴友宏与父亲的联系,就是珍藏着的这张《烈士证明书存根》。因为这张证明书,是姐弟俩在数不清的午夜梦回里,能够拽住父亲那无形身影的信物。

“最苦的时候,我妈也向我们抱怨爸爸不要这个家了”吴颜珍哽咽着说:“但是,我妈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我妈说,你为打仗去了,我替你尽孝了,我知道她是说给天上的爸爸听的。”

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时至今日,吴仕成牺牲已69载,吴友宏、吴颜珍两姐弟也都到了古稀之年,他们的子女也已经独当一面。往年因为没有父亲的消息,清明节、国庆节的时候,两家人都是在钟佛山纪念陵园遥向远方拜祭。现在知道了父亲的埋葬地,姐弟俩有了一个心愿。

“我和姐姐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朝鲜,到爸爸的坟前,亲口叫一声:爸爸,我们接您回家。”

每一位牺牲的烈士都永垂不朽。为烈士找到故乡、使英烈魂归故里,是我们抚慰英烈和遗属的一份责任。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不遗余力,助烈士忠魂早归故里。

亲爱的网友们,今日我们发布刘一松、吴善照两位烈士信息,如果您知晓烈士亲人的消息,请拨打0743-7212081与花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让我们一起为烈士寻亲,助烈士魂归故里。

刘一松(1920-1951)苗族,花垣县花垣镇三角岩村人,1920年生。1949年11月参加革命,系志愿军39军116师3营7连战士。1951年3月18日在朝鲜战斗中牺牲。安葬于朝鲜。

吴善照,湖南花垣人(现隶属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解放军27军238团机3连战士。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在七宝战斗中牺牲。 目前安葬于龙华烈士陵园。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087.html

上一篇 2022-09-16 15:49:46
下一篇 2022-09-16 15:37: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