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战,卫星肯定不保,美军想用对付伊拉克的方法,来对付中国

美军高层担忧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认为中国有可能在战时将美军的侦察卫星全部击落,让美军变成“瞎子”后无法探查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防御体系,从而迫使美军不敢擅自靠近中国周边海空域。

就在美军上下都在为失去卫星后如何进行侦察而议论纷纷的时候,一直没什么出场机会的美国陆军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他们打算派遣侦察部队渗透到解放军的战线后方,收集沿海地区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前沿指挥部等防御节点的情报并引导远程打击,从外围一层一层地瓦解掉解放军的防御体系。

图注:美军侦察部队

按照美国陆军的设想,执行这一渗透任务的侦察部队被称为多域侦察部队。每支多域侦察部队的规模约半个连队,由一个陆军侦察排、一个陆军电子侦察排和一队海军陆战队组织。

在这其中,海军陆战队主要负责驾驶轻型快艇或橡皮艇,提供海上航行与登陆支持。侦察排负责部队在登陆后的视野内光学侦察,为小队提供预警支持。

而电子侦察排则是整个多域侦察部队的核心,负责利用设备收集雷达、无线电等电子信号,用于搜索解放军的防空阵地、前线指挥所等维持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运作的关键节点。并在发现目标后将位置信息传回后方,引导空军的轰炸机发射AGM-158B贾斯姆ER巡航导弹在防区外对解放军的防御阵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从而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瓦解掉解放军的防御体系,为后续部队开辟进攻道路。

图注:B-1B轰炸机发射AGM-158B巡航导弹

而且由于多域侦察部队规模至少半个连且都为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无法引导轰炸机的远程火力打击时也能够自行承担一定程度上的斩首任务。

考虑到解放军的防空阵地与前线指挥部通常是以连排级为单位进行部署,如果真的让这样一支侦察部队渗透到战线后方,威胁还是不小的。

不过,美国陆军显然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打算怎么渗透?

要知道多域侦察部队主要目标是摧毁沿海地区或岛礁上的防空导弹、雷达、指挥网络等关键节点,进而瓦解整个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图注:美军侦察部队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关键节点虽然都位于沿海地区,但那也是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美军的多域侦察部队想要收集到这些关键节点的目标信息并引导打击,必须要先登陆到中国本土才行。而美军想要在战时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太现实。

先不说皮划艇或者轻型快艇能不能从战线外围一路开到中国沿海地区。就算开到了,几十号开着皮划艇的美军也显然不太能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做到隐蔽登陆并执行侦察任务了。保不齐刚下船,解放军就在岸堤上等着了。

图注:解放军海防部队

南海方向虽然有大量节点位于岛礁上,人也不多,十分符合美军的想定作战环境。但想要落实这种渗透作战也十分困难。

因为相对于空旷的西太平洋,南海较为狭窄,考虑到皮划艇不太可能横穿南海,美军势必要派出大型舰艇来负责转运渗透部队。

考虑到整个南海又都处于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的覆盖下,在解放军层层侦察体系面前,美军的隐蔽渗透部队可能从刚登船的那一刻起,就不再“隐蔽”了。

值得一提的是,给多域侦察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打击的空军轰炸机也是一个脆弱的节点。因为贾斯姆ER巡航导弹的射程虽然高达1000公里,但解放军的歼-20以及歼-16、苏-30等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则超过1500公里。

图注:歼-20战斗机

因此,解放军的重型战斗机完全可以前出预警,在美军轰炸机进入有效射程前将其击落,让侦察部队就算成功渗透了也叫不到轰炸支援。

更不用说以多域侦察部队所携带的单兵级通讯设备的功率来看,就算轰炸机没有被击落并进入射程,他们也很难联系上远在上千公里外的轰炸机部队。

图注:海湾战争中,渗透到伊拉克境内搜索飞毛腿导弹的英军

总的来说,美国陆军提出这套方案虽然听上去很新鲜,但这种战术本质上是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特种部队搜索打击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蛙跳作战”的21世纪复刻版。只不过这次美军渗透部队坐的不是直升机,而是快艇。战场也从沙漠变成了沿海地区罢了。

然而中国不是伊拉克,美国陆军用对付伊拉克的方法来对付解放军,这种刻舟求剑的行为,不仅复刻不了海湾战争的辉煌,反而会让美国陆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352.html

上一篇 2022-09-17 16:41:12
下一篇 2022-09-17 16:26:13

相关推荐

  • 何小鹏:如果可以后悔 我也不想用自己名字当车名

    6月22日,在网易科技《致前行者·逐梦启航》节目中,杨澜采访了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谈到小鹏造车以来的过往和经验分享。 而对于小鹏汽车这个企业,也有不少网友曾吐槽,名字太土、用创始人名字当车名,太自恋等。 节目中,主持人杨澜提问道:先前采访李宁,他说如果再回

    2022-06-24 07:22:23
    193
  • 想用就等着?台积电做出新决定,外媒:这相当于承认了

    相信很多朋友也都感受到,芯片短缺依然是很多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某些芯片的价格翻了数十倍,而台积电作为芯片代工领域的头把交椅,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我们看到,台积电近年来积极扩建产能,每年的投资都是数百亿美元,但是一家芯片厂从投资到实现满载的量产,

    2022-09-18 11:08:06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