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援引俄媒塔斯社发布的报道,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中俄东部天然气管道项目“西伯利亚2号”,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取代北溪2号时,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肯定答案。作为主管能源工作的诺瓦克向媒体透露,在不久之后,会就力量2号管道项目签署最终协议,这标志着“西伯利亚力量”系列管道的输送量将大幅度上升,光是在2022年就会有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经由该管道输送到中国。诺瓦克强调,接下来中俄还将讨论亚马尔LNG项目以及北极LNG项目,还有阿穆尔天然气化工园区以及其它新增项目。
与中俄在能源领域的热络往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俄欧之间的能源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当初欧盟为了响应美国的号召,不顾自身实际情况,执意对俄罗斯发起全面经济制裁,甚至对关乎到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俄油、俄气也毫不留情。
作为反击,俄罗斯直接切断对欧输送油气,双方你来我往的互相攻击,导致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迅速飙升,而欧盟在口出狂言之后,也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为了尽快填补油气库存,欧盟各国不顾一切的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疯狂采购。
如今,欧盟的天然气储备整体已经达到了84%,表面上似乎已经摆脱了能源短缺的困境,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欧盟此前囤积天然气是在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时入手的,而这部分涨价只能由欧盟自己内部消化,但是欧元区本身就已经处于高通胀状态,为了安抚民意民心,欧盟各国政府只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供暖补贴,而这就导致欧洲各国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加。虽然欧盟已经宣布,将对各个能源公司收取“暴利税”,但真正的关键从来就不是价格,而是天然气供应是否及时。
众所周知,欧盟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稳定,是因为可以从发展中获取廉价的原材料,从俄罗斯手中获取低廉的能源供应,在加工之后再高价卖给发展中。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欧盟的好日子也终于到头了,国际大宗原物料价格受通胀因素影响居高不下,俄罗斯油气供应的缺口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补齐,不光是欧洲民众在承受压力,欧洲制造业也同样面临艰难的处境。
以欧盟经济发动机德国为例,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此前正式宣布,已在中国投资设立新厂,巴斯夫之所以不远万里也要将新厂开设在中国,就是因为现阶段的中国营商环境和供应链体系,要比德国本土更加稳定。可以想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资本选择逃离本土赴国外避险,欧洲的失业危机会进一步加剧。
俄欧之间的“能源战争”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无论乌东战场的走向如何,欧盟都不可能轻易解除对俄制裁,那么欧盟自己也要承受工业资本流出的后果。反观中俄的能源合作会变得愈发稳固,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同时,中俄未来还会携手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真正的多极化世界,彻底终结美欧持续三百年的霸道统治。
本文来自“等夏天等秋天”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