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小朋友的心思最是单纯无邪,在他们的认知里,世界是充满善意的,所以他们也愿意用善意去回馈这个社会。因此,每当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乐意伸出援手。
前段时间,有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的三岁小萌娃,原本是在房间里玩玩具,不一会儿,他便发现窗外下起了雨,与此同时,还凑巧看到对面邻居没有关窗户,窗帘在风中飘荡。
担心窗帘被淋湿的小萌娃,一时心急,便下意识地对着隔壁楼邻居喊:“阿姨,你可以把那窗帘收起来吗?下雨了,收窗帘了!”听到小男孩的呼喊声,对面的邻居便后知后觉地关上了窗户,收好了窗帘。小男孩这才放下心来,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网友们看完这段视频之后,都纷纷评论:
网友A:小男孩的内心永远是最善良的。
网友B:小朋友太热心了,果真是为邻居操碎了心。
网友C:真是热心的小天使呢,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嘛哈哈。
由此看来,乐于助人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他人的喜爱。不过,令人担忧的是,比起孩子的品性,家长们似乎更在乎孩子的成绩,而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同理心、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呢?
1、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在孩子尚未与他人有过多地接触时,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自我需求,而不是他人的需求。而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做到言行举止有礼貌,懂得考虑他人的需求,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更是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够轻言放弃。
2、 制造机会
父母平时在问候亲朋好友的时候,应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平时出门在外,无论是面对陌生人,又或者是仅有一面之缘的邻居,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给予其更大的善意。只有父母先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热心、有包容心的人,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3、扩大孩子的关心范围
当然,关心他人并不仅仅意味着关心周边的人,而不去关心其他人,倘若孩子无法改掉这个错误的认知,那么就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其实,孩子的同学、老师都可以成为被关心的对象。比如,当孩子放学回到家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今天班级里有哪个小朋友生病了,是否可以打个电话去慰问一下。必须让孩子意识到,无论是身处于哪个圈子,都要学会去关心这个圈子里的人,而不是只关心亲近的人。
总的说来,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希望家长能够重视起来,并积极地去引导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