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5分钟,流汗1小时,最近的天气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但这才是开始,因为从7月16日开始一直到8月24日,广东要进入为期40天的三伏天,属于广东的夏日“焖煮模式”开始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时段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在时间上,三伏每年会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通常情况下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而中伏不定,为10天或20天。
因此,三伏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两种。不巧的是,今年的三伏就属于40天“加长版”。
具体分布时段为: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末伏8月15日至8月25日。
俗话说:“寒有三九,热有三伏。三伏天最让人难受的是闷热潮湿。
这段时期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广东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不断。同时,又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风影响,空气湿度加大。
所以副热带高压就像个盖子罩住广东“焖煮”,再来点水汽,最后就演变成一年中气温更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热麻了”的幕后推手是拉尼娜
三伏未到,但大家已经提前好几天感受到持续高温。
最近广东在早上9时,各地气温就直逼30℃,到下午更是向35℃冲刺。
不仅广东,全国各地也出现持续性高温。
气候中心监测显示,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
尤其从7月7日开始,南方高温凸显,江浙沪和川渝一带成为全国高温中心,多地出现40℃以上的高温,高温的历史纪录频频被打破。比如7月13日,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1873年以来徐家汇站观测史上更高值。
这次为何全国范围如此热?
气候中心表示,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气候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尤其是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拉尼娜与大家熟知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此时,赤道太平洋东岸的海水被加速吹到西岸,就导致菲律宾到南海海温升高。
而在拉尼娜年,我国容易出现“冷冬热夏”情况。
在多数拉尼娜气候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易偏北。今年6月下旬以来,副高北抬,特别是台风“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后,副高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大陆高压相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简单理解就是,在拉尼娜背景下,副热带高压带位置比常年同期偏北、偏强,长时间控制四川盆地东部到江南、华南北部等地,造成了此次大范围高温。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依然是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我国,近段时间全球都出现高温。此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有评估报告指出,现代社会对化石燃料的持续依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使全球变暖,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全球温升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
未来几天多地将下“开水”
进入三伏天后,广东将持续很长一段高温天气。并且,受偏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容易出现局地雷雨,不过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妥妥的“下开水”。
广东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广东炎热天气维持,全省较大范围气温能到达35℃-36℃,部分市县可达37℃的高温天气。但受逐渐加大的偏南气流影响,各地的阵性局地雷雨趋频繁,局部雨势较大并伴有雷电。
具体来看:
15日—16日,粤北市县晴到多云,局地有短时(雷)阵雨,其余市县多云间晴,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
17日—18日,粤北多云到晴,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其余市县晴间多云,有分散雷阵雨。
广州市区,15日,晴到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更高气温在35℃—36℃;16日,晴到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气温在28℃—35℃;17日—18日,多云到晴,有分散(雷)阵雨,气温在28℃—35℃。
深圳未来几天天气情况:
15日天气:多云,午后有(雷)阵雨,局部雨势较大;气温28-33℃;南风2-3级;相对湿度50%-90%。
天气趋势:预计16日有(雷)阵雨,高温略有缓解;17日起转晴天到多云为主,局地有短时(雷)阵雨,天气再趋高温酷热。未来11-30天(7月18日-8月7日)天气炎热,雷雨多发,有台风影响。主要有2-3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7月下旬中期、7月底至8月初和8月上旬后期,量级可达局地暴雨以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海上热带系统活跃,可能有1-2个台风进入我市500公里范围,并带来风雨影响。
深圳市气象台预测:
三伏期间,广东还有降温希望吗?
有的,就是等待下一次台风。
并且,在三伏天时期,还要注意“夏日杀手”——热射病。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接下来都要尤其注意防暑。
卫健部门提醒:三伏贴不是贴
7月16日进入“头伏”,北京市多家医疗机构启动“三伏贴”贴敷服务。市卫健部门提醒:“三伏贴”不是“贴”,贴敷须对症。如不确知是否合适使用“三伏贴”,务必提前到正规医疗机构询医,切勿盲目“跟风”。
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是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之一。“三伏贴”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穴位刺激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三伏贴”的适应症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小儿及老人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等。
今年闰二伏,伏天一共40天,属于“加长版”三伏天。“三伏贴”也要在头伏、二伏、闰二伏及三伏分别贴敷。贴敷期间忌吃冷食冷饮,忌烟酒、油腻食物;“三伏贴”属于“外治”,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正常使用。
儿童能贴“三伏贴”吗?卫健部门提醒:“三伏贴”不是“贴”,该疗法可针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及鼻咽炎进行预防,既往有这些病症的儿童均可敷贴。儿童鼻炎、哮喘多与呼吸道感染诱发有关,也可通过贴敷预防呼吸道感染来减少哮喘与鼻炎的发作次数;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的儿童也可通过贴敷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从而减少局部炎症刺激,起到减轻局部腺体肿大作用。
但是由于三伏贴属于贴于皮肤的外治法,因此全身严重湿疹或患其他严重皮肤疾病的儿童,或贴敷局部皮肤破损,短期内不能痊愈者不宜敷贴。此外,因敷贴时有较明显的中药味道,既往曾因气味诱发严重哮喘、癫痫、精神类疾病发作的儿童不宜敷贴。
来源|晶报APP综合南方+、深圳天气、新华社客户端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