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欧等西方对俄石油实施禁运,并且喊话要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后,普京便下令“向东转”,将石油出口重心从欧洲大陆转到了中国方向,一度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更大来源国,双边能源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不过从8
正文摘要:
自从美欧等西方对俄石油实施禁运,并且喊话要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后,普京便下令“向东转”,将石油出口重心从欧洲大陆转到了中国方向,一度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更大来源国,双边能源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不过从8月份的进口量来看,沙特再次反超成为我国更大石油供应国,而俄罗斯退回到了第二位。从数据上来看,随着俄罗斯石油出口转向中国,今年5月超过沙特,并且连续3个月成为我国的更大供应国,在6月的时候,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达到顶峰,为每天210万桶,这个供应量也超过了对欧盟的输油量。沙特重新成为中国更大石油供应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自从美欧等西方对俄石油实施禁运,并且喊话要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后,普京便下令“向东转”,将石油出口重心从欧洲大陆转到了中国方向,一度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更大来源国,双边能源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不过从8月份的进口量来看,沙特再次反超成为我国更大石油供应国,而俄罗斯退回到了第二位。
从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8月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为848万吨,即每天199万桶,(1吨相当于7.3桶),较7月环比增长22%,较去年同期增加5%。而8月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为834万吨,相当于每天196万桶,包括通过管道输送和海运的石油,与7月时的714万吨相比,环比增加了15.8%,较去年同期增加28%。这也使沙特成功反超,成为中国更大石油供应国。
从数据上来看,随着俄罗斯石油出口转向中国,今年5月超过沙特,并且连续3个月成为我国的更大供应国,在6月的时候,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达到顶峰,为每天210万桶,这个供应量也超过了对欧盟的输油量。而实际上我国8月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数量保持着增长势头,被反超主要是因为我国又加大了从沙特的进口力度,这也反映了我国一直坚持的能源供应多样化的政策,没有“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与石油相关的化工产业,能源安全一直是我国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我国来说,能源多元化也很有必要。
以欧盟为例,由于过于依赖俄罗斯能源,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没有足够的天然气,欧洲民众已经陷入了捡柴火过冬的困境。欧洲属于发达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巨大,再加上自身能源不足,所以欧洲需要的石油几乎全部都依赖进口,其中近25%来自俄罗斯,俄罗斯2020年一共出口了2.6亿吨石油,其中一半都卖给了欧洲。
但是由于俄乌冲突爆发,美国拉着欧洲一起发动对俄制裁,欧盟自己还不顾对俄能源的依赖,声称一滴油也不买俄罗斯的,最终遭到反噬,导致出现严重的能源危机,并且推高了通胀和物价,导致欧洲民众生活成本飙升,洗澡、吃饭、取暖等都受到了影响,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多国都出现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不但经济徘徊在危险边缘,就连领导人都面临下台的风险。
因此,一个必须让自己的能源供应多元化,以确保不会对某一个或地区的能源过于依赖,这样才能一直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至于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危机。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提升能源进口多元化是必须作出的选择,这也是我国一直坚持的政策。我国能源进口大致为四个方向,从中亚进口的西北线路,俄罗斯方向的东北线路,还有连接缅甸的西南线路,最后是东南沿海的海上运输线,实现了多管齐下的能源进口格局。
当前世界东西方阵营的对抗加剧,我国能源安全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保护马六甲海峡等能源运输线方面也要做相应的安排,因此将进口多元化就可以分摊风险。另外,提前布局风能、太阳能以及电能等新能源领域也是重中之重,因为现在对石油的依赖性越高,就越突出弱化石油地位的紧迫性,没有受制于人的把柄,能源安全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沙特重新成为中国更大石油供应国相关阅读:
中国重新购买美油,沙特重回中国更大原油供应国,油价有什么影响
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月原油进口3923万吨,同比增长21.6%,其中,世界更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对中国的原油供应量达到595万吨,同比增加了29%,超过俄罗斯(574万吨),重新回到中国更大的原油供应国的宝座。
据路透数据显示,过去的6年间,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增加一倍多,2018年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原油量更是同比增长了19.7%,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约15.7%。
对此,Rystad Energy和路孚特的分析师表示,如果中国买家要求按合同足额供应原油,那么2019年沙特石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或将大幅升至近17%,据路透原油分析师指出,沙特提升了在亚洲市场的份额,该国与多家中国炼油厂签订了新的2019年供应合同;另外,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也与中国企业3月23日成立合资公司,投资额超过百亿美元。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海关数据也显示,中国2月也已经重新开始购买美国石油,进口量为8.58万吨,能源市场调查机构JTD Energy Service公司分析师认为,美国石油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的炼油企业将获得更多供应选择,也能以更低的成本储备原油。
另一面,中国的人民币原油期货也有了新的进展,或将全面亮剑石油人民币阶段,据上期所3月25日公布,自3月25日起,除亚洲交易时段外,人民币原油期货夜盘时段也将正式对外发布原油期货价格指数,这将标志着以黄金为基础,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在推进产品创新、加速原油期货国际化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而以上这些最新消息都在表明,国际原油交易者将会按计划开展大规模交易,人民币原油期货或正在酝酿新一波交易浪潮,同时,现在对一些产油国或原油交易者来说,也想要有选择新的储备货币或石油货币的需求。
路透社在1月援引交易所数据称,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是中国建立亚洲原油指标价格的重要步骤之一,至今已经见到强劲进展,面对国际指标布兰特及WTI原油期货,截止去年12月,已经占得约6%的现货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削弱了布兰特及WTI合约的市占率,仅用了很短时间就迅速跻身世界大型石油交易所前三之列,最新成交量更是迪拜的49倍。
目前,中国的所有交易商和大型石油开采公司已先后从纽约和伦敦交易所转向上海,我们注意到,登记中外客户已有400多个,这其中就包括有40个国际中介机构。
与此同时,近日,BWC中文网记者也通过电邮调查了一些美国原油交易者的结果显示,他们称,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一年以来,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和交易量已被带动了起来,且随着夜盘时段正式发布人民币原油期货价格指数后,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美国交易员也要开始频繁的关注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夜盘行情了。
而这最生动的注脚,更意味着,人民币正在扩大对亚洲市场原油的定价能力,要知道,在人民币原油没有上市之前,以往亚洲时段的国际交易量是很清淡的,且价格波动极小,而一个新的石油货币体系是否有国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则体现了定价能力,这在美国知名金融网站Zerohedge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于所有出口石油的公司来说,世界上石油美元可能不再那么重要。
事实上,中国一家炼油巨头早在去年5月就已签署了首笔以人民币计价的中东原油进口协议,并且计划签署更多此类合约。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作为石油的更大买家,为推动人民币结算是很自然的,换句话说,有了笔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进口协议,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笔,一旦开了个头,就意味着打开了石油人民币未来合作更广阔的空间。
紧接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分析认为,沙特可能会考虑使用人民币原油来和中国的石油公司进行交易,如果沙特也决定以人民币而不是美元出售石油给中国市场,那么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全球的原油市场,更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那么此举也将直接有助于对冲美元波动所带来的进口原油溢价成本,并有助于从主要的国际基准手中拿到部分石油定价权来对冲油价上涨的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石油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地位的增强,料将有更多投资涌入中国经济,而接下去,按盛宝银行的最新预测,目前,许多产油国已经非常乐意以人民币的形式进行交易结算,由于中国维持了人民币的高价值。(完)
BWC中文网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2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