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估计,到11月中旬,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并将继续增加。不过未来数十年,成长速度将趋于缓慢,且各地区存在差异。联合国人口司估计,地球人口数量将于11月15日成长至80亿,为1950年全球25亿人口的3倍有余。然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处处长斯诺告诉法新社,世界人口成长率在1960年代初达到高峰后已大幅下降。联合国预测,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增长率到2050年有可能降至0.5%左右。根据联合国数据,2021年每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2.3个孩子,低于1950年的约5个孩子,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将降至2.1个。加上生育率下降,因此预计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22年的10%上升至2050年的16%。全球人口将达80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月月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津云夜读」轻雾降温降雨组团来津|事关进返京防疫政策,北京最新回应|明晚的“红月亮”!错过再等三年
今晚油价上调 92号汽油每升涨至8.46元
根据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天(11月7日)24时开启。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55元和150元。
我市调整后的成品油更高零售价格每升分别为:89号汽油7.84元,上调0.11元;92号汽油8.46元,上调0.13元;95号汽油8.94元,上调0.14元;0号柴油8.15元,上调0.13元。
本轮是2022年第二十一次调价,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这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6元左右。
网络热评:我选择绿色低碳出行
————————————
津城本周天气多起伏,轻雾、降温、降雨排队来
据天津气象消息,秋冬两季交接班,津城天气将多起伏。今明两天阳光充足,但夜间有轻雾,提醒市民低能见度时段要注意交通安全。此外,11月9日(周三)开始,天空云量增多,后续将陆续出现降水和降温天气。
具体来看,11月9日(周三)夜间有分散性阵雨,11日(周四)夜间阴有小雨。12日(周六)阴转多云,有东北风4-5级,气温明显下降,届时更高气温为12℃左右,更低气温为8℃左右,13日(周日)天气逐渐转晴,但是气温还将继续下降,更低气温预计为4℃左右。
网络热评:穿秋裤、喝热水、别感冒
————————————
“房车驾照”来了!天津已发出本,这些人群可增驾
为更好满足群众驾驶房车出游需求,促进房车旅游新业态发展,2022年4月1日,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11月7日,天津市公安交管局车管所发出本通过驾考获取的C6驾驶证。
天津市车管所驾驶人考试科副科长贺卓群表示,房车旅游是新兴的旅游方式,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的推出,有利于房车旅游的规范和有序发展。
据介绍,已取得驾驶小型汽车(C1)、小型自动挡汽车(C2)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且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一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的,可以申请增驾轻型牵引挂车(C6)驾驶证。此外,原来持有 A2准驾车型驾驶证,因满 60周岁或者自愿降级已经注销 A2驾驶证、现在还有驾驶轻型牵引挂车需求的,可无需考试,直接向车辆管理所申请签注 C6 准驾车型驾驶资格。
网络热评:现在就差一辆房车了
————————————
天津拟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已经面向社会公示,将于近期出台。根据该规划草案,本次保护规划的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内国土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突出天津历史文化特色,构建“一市双城一区,四带三片多节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
据介绍,“一市双城一区,四带三片多节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中,“一市”指统筹天津市域的整体保护;“双城”指不断推动津城和“滨城”的保护;“一区”指统筹保护蓟州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四带”指大力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海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海洋文化带沿线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三片”指延续环蓟州北部山区文化景观片区、环七里海-大黄堡文化景观片区、环团泊洼-北大港文化景观片区的文化景观格局;“多节点”指包括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以及大量文物古迹与其他需要保护的建筑遗存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网络热评:保护好、利用好,让文化更闪耀
发改委: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十四五”102项重点工程等项目建设
发改委今日(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重大战略等重点建设任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及相关站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战略任务。
网络热评:对内对外开放发展,点赞
————————————
我国航空装备发展实现新跨越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将于11月8日至13日在广东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航空工业集团今天(7日)在珠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十年航空工业改革发展成就和此次参展情况。航空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我国航空装备发展实现新跨越,中国“战鹰”将不断壮大,为航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在本届航展上,航空工业200余项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及技术项目将亮相展会,参展产品较上一届增幅达34%,其中55项展品为参展,系统展示十年来我国航空装备的新成果。十年来,航空工业支撑我国航空装备发展实现新跨越,装备体系供给能力稳步向前,进入与世界主要航空强国同场竞技的新阶段。
网络热评:希望“战鹰”越飞越高!
————————————
2025年我国将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 重要湿地50处
在6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将根据《湿地公约》和《武汉宣言》,以新部署新举措,在推动全球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林草局副局长谭光明表示,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到2025年,中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重要湿地50处,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
未来,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优先布局,实施一系列湿地保护重大工程。
网络热评:保护生态,我们一直在路上
————————————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柜陆续开机
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和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目前,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实验柜陆续加电开机,即将开始在轨测试。在梦天实验舱装载的8个科学实验柜中,高精度时频科学实验系统就占据了两席,并有西安、北京、上海的三处地面系统配合支持。在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科研人员正对地面台站进行检查,为即将开始的在轨测试做准备。
据介绍,高精度时频实验柜是空间站中最复杂的实验柜,由十三台单机组成,其中包含全球首台空间光钟、全球首台空间超窄线宽激光器、全球首套具有微波和激光双链路的低轨航天器天地时间频率比对系统等。高精度时频实验柜正式运行后,将成为全球领先的空间时间频率产生运行系统,为相关精密测量物理提供研究平台,为相关工程技术应用提供高精度时频信号。
网络热评:很“高”级的实验,祝顺利!
————————————
北京回应市民对进返京防疫政策的疑虑
11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06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11月7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3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32例、社会面筛查人员1例。
庞星火介绍,10月27日以来,京外商贸城输入感染者引发本市多起关联本土聚集性疫情。基因测序结果提示,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涉及12个区,目前平谷、密云等大部分区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朝阳区。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防范疫情输入仍是首都防疫的重中之重。继续坚持远端管控,加强进返京防疫管理,扎牢防控篱笆。同时,针对近日一些市民群众对进返京防疫政策措施的关切和疑虑,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首都实际,坚持适度从严、科学精准,进一步优化进返京防疫政策措施,完善进返京服务系统,对进京就医陪护、亲人病危、重要商务等急特情况拓宽应急救济渠道。市民群众如果有进返京方面的问题,优先通过“北京12345”微信公众号民意直通模块填报,或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我们会及时办理。
网络热评:科学防疫,不断优化应急需求
————————————
美国阻止先进芯片技术流向中国,外交部回应
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准备向日本和荷兰施加压力,要求两国和美方一道,阻止先进芯片技术流向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今天(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此举不是堂堂正正的大国所为。当然,美方滥用力量,依仗技术优势,对盟国经济胁迫以维持自身霸权私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美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别国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其用心尽人皆知。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我们希望有关方面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自身长远利益和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作出正确判断。
网络热评:损人者终会害己
————————————
距今6000多年前!这里有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获悉,近日,考古人员在察哈尔右翼中旗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专家初步确认,该遗址为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新石器时代遗迹。这是该地区第二次发现此类型新石器时代遗址。
察哈尔右翼中旗文化与旅游局文物管理所所长刘雪峰介绍,这些新的发现对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探索仰韶文化的不同地方类型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网络热评:期待更多新发现!
————————————
坦桑尼亚一民航客机不幸失事 外交部:一名中国籍乘客受伤
11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11月6日,坦桑尼亚一架载有39名乘客的客机迫降坠湖,造成至少19人死亡。这其中是否有中国公民伤亡?中方是否已就此向坦方表达慰问?
赵立坚表示,北京时间11月6日下午,坦桑尼亚一架民航客机不幸失事,坠入维多利亚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方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伤者致以诚挚慰问。在这个悲痛的时刻,中方同坦方坚定地站在一起。
“据目前掌握,有一名中国籍乘客在事故中受伤,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已启动应急处置工作,与伤者取得联系,表示慰问,并提供积极协助。”赵立坚称。
网络热评:愿平安!
————————————
梨泰院踩踏事故:6人被立案调查
据韩国警察厅特殊调查本部11月7日通报,包括龙山警察署署长李林宰、踩踏事故发生当晚首尔警察厅负责情况管理的值班总警柳美珍、龙山消防署署长崔成范、龙山区厅长朴熙英等共6人,因涉嫌公务过失致死伤罪被立案调查。
据特殊调查本部方面透露,龙山警察署署长李林宰涉嫌玩忽职守和业务过失致人死亡。警方称,事故发生后,李林宰虽然准确掌握了当时的情况,却没有采取及时、适当的应对措施,也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最终造成了超过300人伤亡的严重踩踏事故的发生。据报道,李林宰在事故发生当晚22时左右就到达了距离事故发生地步行仅10分钟左右的绿沙坪站附近,但以道路堵塞为由,一直停留在车内,直到23时5分才到达梨泰院派出所。
网络热评:生命的代价太惨痛
————————————
联合国报告:到11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80亿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到本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这一数字在今后几十年里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且存在地区差异。
法新社7日援引联合国人口司数据报道,1950年全球人口25亿,达到80亿意味着增加两倍多。由于预期寿命和育龄人口增加,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至85亿左右,2050年达到97亿,本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保持这个水平到2100年。
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蕾切尔·斯诺告诉法新社记者,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在1962年至1965年间达到2.1%的峰值,此后急剧下降,2020年不到1%。联合国预测,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到2050年,全球人口年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0.5%左右。另一方面,全球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增加,叠加生育率下降,将加剧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
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超过一半将集中在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8个。按照斯诺的说法,不同地区的平均年龄差距“从未像今天这么大”。欧洲当下平均年龄为41.7岁,而撒哈拉以南非洲为17.6岁。
网络热评:积极应对老龄化
错过再等三年!全国月全食观赏地图出炉 看哪里是观赏地
月全食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天文奇观,明天(11月8日),一次我国大部地区可观测的月全食奇观将现身天宇。 预计月亮初亏阶段将始于17时09分左右,此时月亮开始出现缺口,近4个小时后月影复圆,满月再次重现天宇。本次月全食过程不仅能看到“红月亮”,还能看到月掩天王星奇观。
月全食观赏地图出炉 观赏地在哪
一般来说,一次月全食发生分8个阶段,半影食始、初亏、食既、食甚、更大食分、生光、复圆及半影食终。到了月亮初亏阶段,月食天象才能被肉眼观察到,预计本次月全食月亮初亏时间为17时09分,约20时49分左右月影复圆。月亮食既到生光之间的这个时段,天空中可观赏到浪漫的“红月亮”。
我国大部地区可观赏到本次月全食,东部比西部观测条件更佳。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月全食观赏地图来看,南方大部地区晴天为主,江浙沪、湖南、江西、广西、四川西部、云南等地都是晴天在线,观赏视觉效果。在北方,东北大部及青海西部等地也都是晴天助力观赏,这些地方夜间气温较低,大家外出观测需注意防寒保暖。
在华北、黄淮大部、新疆、西藏及广东、海南大部等地,天空偶尔飘云,都是云伴月的情况,将给红月亮增添一份神秘色彩。
而在新疆北部、陕西、山西及四川东部、重庆大部等地,天空阴沉,云量较多,想要观赏到本次日全食过程,难度较大,恐怕要等到下一次。
本次可见红月亮和月掩天王星
本次月全食过程中,我国大部地区可观测到两个天象奇观,“红月亮”及月掩天王星。
为什么月全食过程中能观赏红色的月亮呢?
众所周知,月亮本身不会发亮,月影是太阳光将其照亮才能被人们看到,阳光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其中红光波长最长,能折射和散射到地球本影的空间。即使月亮进入地球本影时,公众仍可见古铜色月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红月亮”。明天19时前后,观赏“红月亮”更佳。
除了“红月亮”,本次月全食还有一个惊喜——月掩天王星。从视觉上看,就是月球会“吞掉”天王星,过一段时间后再“吐出”。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平日里,由于天王星亮度较低,很容易被淹没在月光中,难以被观测到。但这次月全食过程中,月球进入地球本影,亮度降低,天王星便可展露真容。我国大部都可观测到月掩天王星的奇观,但需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仅凭肉眼无法观测。
专家介绍,今年5月16日也曾上演月全食奇观,但由于我国正值白天无法观测。本次月全食是天文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一次天文奇观盛宴,下一次我国可观测到的月全食要等到2025年。
时值秋冬时节,公众外出需注意保暖,更好戴上手套、厚外套等防寒衣物。此外,目前正值防疫关键期,外出尽量不扎堆,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津云新媒体编辑:张静哲
世界人口本月中达80亿大关 将持续增加但速度趋缓
联合国估计,到11月中旬,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并将继续增加。 不过未来数十年,成长速度将趋于缓慢,且各地区存在差异。
法新社列举联合国分析的若干关键要点:
●人口成长放缓
联合国人口司估计,地球人口数量将于11月15日成长至80亿,为1950年全球25亿人口的3倍有余。
然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处处长斯诺告诉法新社,世界人口成长率在1960年代初达到高峰后已大幅下降。 年成长率已从1962年至1965年的2.1%,降至2020年的1%以下。
联合国预测,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增长率到2050年有可能降至0.5%左右。
●人口何时达到顶峰?
由于平均余命和育龄人口数量增加,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于2030年继续成长至大约85亿,到2050年将达97亿,并于20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顶峰。
然而,其他团体计算得出不同的数字。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评估研究中心”2020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64年,全球人口将达更大值,但永远达不到100亿,到2100年将降至88亿。
IHME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教授沃尔塞特表示:“我们比他们(联合国)低,我认为我们有很好的理由。” 他说,按世人完全不同的生育模式,人口只会达到90亿至100亿之间。
●生育率下降
根据联合国数据,2021年每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2.3个孩子,低于1950年的约5个孩子,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将降至2.1个。
●全球老化
推动全球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平均余命持续升高:2019年为72.8岁,比1990年增加了9岁。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平均余命为77.2岁。
加上生育率下降,因此预计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22年的10%上升至2050年的16%。 这种全球人口老化将冲击劳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同时还需要更多老人照护。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4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