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嘉陵江现巨大阴沉木有盗割痕迹 阴沉木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重庆嘉陵江现巨大阴沉木有盗割痕迹 阴沉木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近日重庆嘉陵江惊现巨大阴沉木,现在已经有盗割痕迹了,这颗阴沉木对于研究嘉陵江地域的古气候、古水文、古水质等必然会有科学研究的价值。那么阴沉木有什么作用和价值?下面百科村小编带来介绍。

重庆嘉陵江现巨大阴沉木有盗割痕迹

近日,在重庆沙坪坝区的嘉陵江边,市民游先生和妻子发现江水中有一根巨大的阴沉木。据游先生分析,应该是遇到嘉陵江水消落,这根阴沉木才暴露出来。

从现场情况看,这根阴沉木已经被人盯上,有盗割的痕迹,热心市民们目前已经报警。

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而现代的"乌木"是红木的一种,木材市场上一般所称的"乌木"是指黑色非洲乌木以及东非黑黄檀,它们是树木树种的一类别,属于红木标准的一种。

阴沉木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阴沉木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植物界的“木乃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阴沉木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它是天然形成的绿色环保、密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能稳定且耐腐性极强的木材,其特有的材性为任何人工合成所不及。

阴沉木是由于地壳变迁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素使得古森林倒埋于古河床低洼深处或者淤泥里在缺氧、高压以及弱酸、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环境下,历经成千上万年缓慢炭化而形成,颜色光鲜,细腻光滑,致密耐腐,具有特殊香味,较同种现代木相比,阴沉木内含物(如树胶、精油)含量较多,密度较大,尺寸稳定性较好,耐腐性能较强。

在阔叶树中以壳斗科、樟科和木兰科阴沉木树种较为常见,针叶树以柏科、杉科阴沉木树种较为常见。在我国,阴沉木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等地,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植被物种较为丰富,分布着大量易于形成阴沉木的树种;其次这些地区由于地形、水源等容易形成一系列地质灾害,为阴沉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44102.html

上一篇 2022-11-08 08:10:38
下一篇 2022-11-08 16:30:05

相关推荐

  • 嘉陵江水位降低 浅滩中现神秘坛子 嘉陵江水位变化

    近期,长江流域尤其是川渝地区高温干旱,很多河流都断流了,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但也带来了意外发现。 8月19日,重庆,流经重庆主城区的嘉陵江水位近期明显降低,一些本来淹没在水中的滩涂裸露出来。 于是,有部分市民站在原本满水的河滩中玩耍捕捞,其中一位网友更是在裸露的

    2022-08-25 20:14:01
    172
  • 嘉陵江被晒成“嘉陵工”?官方回应 嘉陵江照片

    近日,网传重庆嘉陵江都被晒干了引发关注。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16日至18日重庆更高气温或达44℃。15日18时,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干旱灾害橙色预警和抗旱Ⅲ级应急响应。 对此,8月16日下午,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网传视频为嘉陵江千厮门

    2022-08-17 20:06:06
    322
  • 重庆一女子疑因拍视频坠入嘉陵江 究竟是怎么回事?

    5月15日,重庆市北碚区水土码头发生悲剧。 一位年轻女子和同伴在岸边拍摄短视频时,不慎滑入嘉陵江失踪。 接到报警的救援人员拿着专业的救援工具赶到了事发现场。 现场的女性坐在地板上哭泣,向消防员讲述女性落水的过程,强调落水的女性不会游泳。 事发地点水域较深,位于嘉

    2022-05-20 09:49:56
    300
  • (微信分付套现几个点 )重庆一女子疑因拍视频坠入嘉陵江 仍未搜寻到落水者

    5月16日11时许,重庆市北碚区水土码头玩耍人员不慎落水,事发后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扑救,至16时仍未发现落水人员。 现场视频显示,消防车带来救生艇,疑似落水的亲友坐在地上哭泣。 目击者称,三人在嘉陵江旁玩耍,一人在录像时不小心落水,水土镇政府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点。 记

    2022-05-20 09:49:16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