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和对接,11月4号航天员也成功打开了实验舱,中国空间站的“T”字最终构型,终于建造完成。而中国航天的发射计划,也没有丝毫停止,根据最新消息,按照计划,下周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就将要发射了!随着梦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主体构造已经彻底完成,未来这将作为我国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现在梦天实验舱发射之后,紧接着我们的天舟五号就立刻要发射了,这是专门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三位航天员运送物资的,所以颇受重视。天舟五号创纪录实现两小时快速对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韵儿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忆往昔,“神五”首航十八年;今出征,“神十三”续新篇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03年10月15日,5时2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
航天员杨利伟,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之下,坐上前往发射场的专车。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中)出征,左为备份航天员聂海胜,右为备份航天员翟志刚
(图片来源:朱九通拍摄)
3小时40分钟后的上午9时整,他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前往太空,10分钟后进入了预定轨道。
他成为了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从这一刻开始,地外空间出现了来自中国本土的访客,尽管“神舟五号”的飞行时间只有20小时,但太空的大门已经被我们叩开,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已然实现。
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影像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18年回首 中国载人航天蓬勃葳蕤
随后,我们在“神舟五号”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飞行任务,每一个任务,我们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神舟六号”实现了“多人多天”的飞行,航天员活动范围扩大至轨道舱;
“神舟六号”乘组在训练中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神舟七号”实现了“太空行走”,中国人也漫步于广阔的宇宙空间中;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挥舞国旗
(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交会对接,开启了“空间实验室元年”;
“神舟九号”带人进驻“天宫一号”,刘洋作为我国首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中国人的太空驻留时间大于一周;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神舟十号”乘员组“二探天宫”,实现了乘员轮岗,“天宫一号”内也播发了来自太空的堂课;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
(图片来源:见水印)
“神舟十一号”乘组在“天宫二号”内实现了一个月的中期驻留,实现了在轨生存时长的“断层”式增长;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神舟十二号”更是带着三名乘员在我国的空间站内实现了三个月的在轨生存,大于过去我国所有载人驻留时长之和,两次太空行走无论是时长,还是活动范围,还是工作量都远远超过“神舟七号”,我国的“空间站”时代已然到来。
“天和”核心舱模拟图(图片来源:星智科创)
这一切都是在18年内实现的。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已然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
今天,是2021年10月16日。
刚刚,你十八岁了。
同样在问天阁,同样欢呼的人群,同样的出征仪式,同样的火箭和飞船,但一切又是那么地不同。
杨利伟已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这次是他目送着航天员们的出征。而当年目送杨利伟出征的翟志刚,作为“神舟十三号”任务的乘组之一,二度造访太空。当年一同目送杨利伟出征的聂海胜,一个月前刚刚完成“神舟十二号”的任务,平安回归了祖国大地。
历史和现实在此时此刻交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见面会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夜幕降临,“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怀着人们的祝福和期盼,踏上了前往太空的旅程,我们再度见面,就是来年的春天。
神十三 新挑战!
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一般在轨驻留6-9个月,对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而言,这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但对于我们来说,“神舟十三号”乘组6个月的太空生存仍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神舟十二号”乘组经历了三个月的在轨飞行,返回地面后已稍显疲态,太空生存半年,又会给我们抛出一系列待解答的问题:
太空的特殊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
该如何更大限度避免?
男/女航天员生理差异
在长期的太空飞行过程中是否会放大?
“天和”核心舱内的环控生保系统
在这半年的工作是否仍然稳定?
在密闭的航天器内生存半年,乘组的心理
将会产生何种变化,如何进行心理调控?
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
又将会产生什么新的现象?
……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面向未来的载人飞行任务中,避无可避,需要正面回答的。
除了科学领域面向未知的探索之外,作为普通群众的我们,也将见证一系列历史瞬间。
“天舟三号”携带了一件全新的舱外航天服,这件航天服显然是为女性航天员设计的。这就意味着,王亚平将代表我国的女性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
“神舟十三号”乘员王亚平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随着未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女性航天员们也将继续与男性同行们精诚合作,共同建设这代表中国的“天宫”。
同时,六个月的太空生涯,也将令参与了“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三号”任务的王亚平,以195天的时长成为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而这个记录将保持至少半年的时间,留待“神舟十四号”或之后任务的乘组打破。
更重要的是,“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完成我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任务,他们将在太空中,利用遥操作技术,开展舱转位的辅助工作。
而他们需要操作的对象,就是仍然与“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操作小机械臂,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前向对接口卸下,转移至横向停泊口对接。
而这样的遥操作实验,正是为了明年的“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打下技术和实践基础——届时,“神舟十四号”乘组将开展同样的操作,将两个实验舱对接到“天和”核心舱的停泊口,最终完成空间站的建造工作。
位于“天和”核心舱的机械臂让人印象深刻,两次出舱行走中,航天员刘伯明、聂海胜分别利用机械臂抵达了出舱操作位点。灵活的机械臂为航天员抵达空间站的任何一处提供了可能,而实验舱也带有机械臂,如果将这几条机械臂组合起来,那么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将在十几米长机械臂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空间站的每一寸都将尽收眼底。
“天和”核心舱灵活的机械臂(图片来源:宇宙速度科普协会《成功出舱!你看到他脚下的机械臂了吗?》)
当然,机械臂之间的连接需要转接装置。“神舟十三号”的一次出舱行走任务将会完成该装置的安装,便于两个机械臂的对接。此外,位于“天和”核心舱外部的剩余两个全景摄像机也将在出舱任务中被抬升。
届时,“天和”核心舱的四个全景相机将全部获得更好的视野。或许,我们已经可以期待“太空慢直播”的上线了。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航天员聂海胜摄制)
空间站建设 拉开帷幕!
(图片来源:新华社)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的半年,将是我国空间站正式运行的“模拟考试”,待他们成功返回后,我们将对航天员状况、舱段条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系列评估,这些评估通过之后,我们将拉开空间站建造的大幕。
明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将迎来密集的发射——
两枚“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先后发射,带着“问天”、“梦天”核心舱与空间站对接;
两枚“长征七号”将先后发射,带着“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带着航天员的补给物资,支持他们在太空生存。
明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将迎来两次发射——
两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先后发射“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新的乘组将接棒“神舟十三号”,让空间站正式迈入有人长期值守阶段。
随着空间站建设脚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将在近地轨道得到开展,而我们对于空间环境与其效应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清晰。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未来,我们的空间站将继续作为大型太空实验室,服务于全人类。
夜深了,祖国西北的一声轰鸣,“神舟十三号”已然启程。相约明年,相约东风,我们迎接英雄凯旋。
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
天舟五号只需3小时对接?空间站:轨道调整完成,发射进入倒计时
前几天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和对接,11月4号航天员也成功打开了实验舱,中国空间站的“T”字最终构型,终于建造完成。
而中国航天的发射计划,也没有丝毫停止,根据最新消息,按照计划,下周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就将要发射了!
随着梦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主体构造已经彻底完成,未来这将作为我国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
而根据当初建造空间站的设计计划,目前距离最后的收尾工作,还有两次发射任务和几次返回任务,分别是:
1、11月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2、12月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3、未来包括天舟三号、神舟十四号等飞船的返回任务。
现在梦天实验舱发射之后,紧接着我们的天舟五号就立刻要发射了,这是专门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三位航天员运送物资的,所以颇受重视。
相信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发射的具体时间了,而根据最新消息,发射时间基本上也确定下来了,因为在11月4号晚上,中国空间站 (CSS)已经完成了天舟五号发射前的调相机动。
从数据来看,近地点升高约2.7公里,远地点升高约8.8公里,所以由此可以推算出天舟五号的发射时间,会在北京时间11月12号10:03:10前后,发射时相位差约为-15(意思就是说空间站过境的4分钟前发射)。
本来此次发射,对于中航天来说,就是一次计划中的常态化发射任务,可是如果是了解航天发射的小伙伴,可能会从此次相位调整之后的相位差,看出了一些关键点。
因为这个相位差的大小,比之前发射的天舟二号到天舟四号的相位差,小了约有10,那么也就意味着,本次天舟五号虽然也是采用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对接空间站,可是绝不会有此前6.5小时那么长!
甚至有科普专家推测,这个相位差,极有可能仅用3小时甚至是2小时,就可以完成对接空间站。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将是中国航天的又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突破,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时间只需要3.5小时左右,俄罗斯甚至在研究2小时的极速对接方式。
之前有小伙伴对于我们的飞船需要6.5小时表示不理解,如果本次对接时间提速,那么至少会追平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时间。
我们知道,中国航天一路走来,都是坚定的自主发展路线,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从航天大国,变为航天强国。
那么势必在这些关键的步骤和技术上,需要赶上世界目前的更先进水平。这不得不感谢航天团队背后的付出,感叹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之快!
最后,让我们一起预祝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快速对接!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4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