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后,有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是对“时空伴随人员”并未说明,中疾控专家也作出了回应,那么,时空伴随人员需要隔离吗?时空伴随者是怎么查出来的?下面百科村小编就带来介绍。
时空伴随人员需要隔离吗
日前,优化防控二十条已经发布,对疫情防控做了些优化调整,但对于“时空伴随人员”没有提及,这部分人还需要隔离吗?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比如时空伴随,实际上在第九版的防控方案里面有所阐述,他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对于这类人员在二十条里面没有提及,仍然在实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码的做法。”
同时,她还认为,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但是对于A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
这个7天居家隔离从哪天开始算起呢?
王丽萍认为,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风险区的外溢人员管控周期是从离开这个高风险区域,就是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过程中已经超过了这个管控的周期,原则上是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的。
也就是管控的起始时间应该以判定为末次暴露的时间为准,而不应该以追踪到这个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
专家再次强调,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
时空伴随者是怎么查出来的
时空伴随者是一个防疫概念词汇,当个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M*800M)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此时,个人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都没出门怎么就是时空伴随人员了
“时空伴随者”实际是指在户外开放空间,同一基站、一定距离范围内,有过规定时长,比如说10分钟以上轨迹碰撞的手机号码,定义为可能暴露的时空伴随。
比如感染者14天内到过某地,而你这14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无论是身体上擦肩而过,还是通讯信号上的漂移,都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4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