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考上您的母校了,不负您的期望,正式成为一名同济人,我们都很想您!”
不久前,来自天津市中学的戴静怡以695分被同济大学录取,即将就读于国豪书院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
收到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戴静怡全家围坐一起,欣喜地拆开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录取通知书。戴静怡的爷爷是1951级同济校友戴孟超先生。她从小就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她立下了考同济的目标,同济对她来说不仅是一所百年名校,更是她的梦中情校。
戴静怡的奶奶表示:“真的很感动,孙女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完成了爷爷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同济人,十分荣耀!”
戴孟超先生,1951年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系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他将一生都扑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参与、主持和指导了上百余项重大工程。他的人生准则只有一个:祖国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
从同济毕业后,戴孟超就职于中央建筑工程部,1959年年仅26岁的他就加入了建设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地标的团队,1969年被派去支援6985工程(后更名天津铁厂),开启了18年天铁的建设征程。戴孟超更是身先士卒,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建设各类重点工程,不遗余力地发挥专业优势,将毕生智慧都倾注于建设报国的伟大事业上。工作中的戴孟超时刻怀着同济人的拳拳赤子心,认真负责、谦逊低调,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有过一丝懈怠。这样的耳濡目染在戴静怡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引导着她一路追寻和探索,她说:“我要做像爷爷那样出色的同济人。”
高中三年,苦读奋斗,戴静怡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就像爷爷援建大西北时,越是条件艰苦、资源匮乏,越能锻炼人,她时刻牢记爷爷“孺子牛”的坚持精神。
在日常学习中,戴静怡每一轮复习、每做一道题都会查缺补漏,不硬读书,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及时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能让学习效果加倍。她说,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平常心看待成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轻易放弃,在轻松的心态中更容易取得胜利的果实。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