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最近上网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这个新闻。
#2岁女童长菜花#
这里说的“菜花”,并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一种民间俗称,一种关于性病的俗称——类似菜花形状的尖锐湿疣。
年仅2岁的女孩患上这样病,看的人真是震惊加心痛。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坐拥280w粉丝的知名大v@许超医生的一条微博说起。
前两天,许超医生收到一条私信,大致内容是一名只有两岁的小姑娘,屁股上长满了“菜花”,想咨询一下是不是经性传播。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病,主要传播途径就是性传播,虽然也有非性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母婴接触等方式,但可能性非常小。
后续私信人又补充道:女孩的家长曾带女孩就医,但因为没有太大效果,反而越长越多,所以就不再去治疗了。
图源丨微博@许超医生
两岁的女孩,日常生活起居基本完全需要家人照顾,那她又是如何感染的尖锐湿疣这种性病呢?
如果是其他传播途径,为何患病区域又仅限于肛周?再加上这种病症的潜伏期,发展到目前的情况势必需要很长时间,家长是怎么熟视无睹的呢?
女孩仅仅2岁,大概率都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身体各方面也还很稚嫩。
各种情况结合起来,大家都在担心女孩是否遭到了性侵。
所以许超医生的这条微博一经发出,立刻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很快便开始在网络上疯传,很有不少大V声援。
图源丨微博@妇产科的陈大夫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我们一起等待一个事情的真相。
而就在各网站浏览这一新闻时,发现女孩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依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 2018 年 8 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 697 万人。
留守儿童,我国特殊的一个弱势群体,也是走失案件性侵案件等各类案件频发的群体。
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世间的不幸和恶意,都汇集到了这些本就常年与父母分隔两地、缺失了亲情陪伴的孩子身上?
2019年引发全民关注的杭州女童章子欣案。
租住在子欣家操着广东口音的租客,以喝喜酒做花童为由带孩子奔赴上海,尽管子欣的的父亲坚决反对,最终他们说动了老人,带走了子欣。
这一走小子欣就再也没有回来,被租客带走的她,生命定格在9岁,永远的睡在了湖山之中。
老人说:子欣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平时谁对她好,她就粘着谁,所以格外喜欢这一对夫妻。
子欣父母感情上的不合,使得小子欣的童年大部分时候都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席,给了这对租客带走子欣的可乘之机。
安全意识的缺乏,对陌生人的信任,对于人性“恶”的低估,使子欣不费吹灰之力地被租客带走。
得知孙女去世的消息后,爷爷奶奶除了伤心更多的是无力,害死子欣的那两个残忍的凶手也已经离世,他们不知道该找谁去追寻真相,去追究责任。
两位耄耋老人只能用余生,来消化悲痛的心情。
而除了老生常谈的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被侵犯、被霸凌、教育问题等也是留守儿童群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017年湖南蓝山,13岁留守少女遭48岁邻居强奸。
女孩放学后被邻居叫住强行拖拽进屋,事后邻居还威胁称“说出去杀你全家”。
受害女孩由于害怕没有告诉同住的奶奶,因为正在上初二的她并不知道“强奸”意味着什么,再加上女孩看上去身材较同龄人偏高、略胖,奶奶和同村的邻居一直也没有发现她的异样。
直到因肚子痛前往医院检查,被医生告知怀有小孩,并且马上要生产了。
奶奶的疏忽、女孩基本生理知识的匮乏,各种因素原因的不断叠加,造成了她13岁做母亲的悲惨局面。
而强奸她的犯罪嫌疑人黄某立已经有一子一女,并且已经当外公了,这是何其讽刺!
村子的长期闭塞,对于教育的忽视,生理知识的严重匮乏,造成了留守儿童中多少人成为“少女妈妈”。
根据数据显示,每一个被曝光的农村留守儿童被伤害事件背后,最起码还有5起类似的案件。
留守儿童悲剧频发,足可见留守儿童存在着问题诸多。
中国社科院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将达3.5亿,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将达1亿。
被人口流动的大潮裹挟着,中国有超过1亿的儿童留守或离开故土随父母进城。
在今天即便有着诸多政策和措施的倾斜,也不能弥补孤独流离对于成长的伤害。
杨元松,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语文教师,26个留守儿童的班主任。
他让孩子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留守的时光。于是便有了这本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这本书让我们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更深一步地了解留守儿童背后的故事。下面是本书的一些摘录:
“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这么一个晚上,他又要走了。”“妈妈去打工时叫我做饭菜给弟弟吃,我做的饭菜都不是很好吃,不过我自己觉得有点像妈妈做的。”“我要的幸福就是我想的那些,并不是什么钱,可是我的家人却做不到!”“只有我们三兄弟在家,我是更大的,还得做很多事呢!我起来还没有洗脸就喂猪,喂完猪就做饭。”
孩子们稚嫩朴实的话语,句句都敲击着我们的内心。
我们无法改变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存在,但我们可以探究出背后的真正根源,思考怎样给这些儿童留下更多关爱?
主持人李锐曾在知乎的某个问答中现身说法。
图源丨知乎@李锐
比起捐书捐物建学校,留守的这些孩子们更需要是陪伴,经济问题不是留守儿童主因,心灵创伤,才是。
要知道,孩子更大的梦想,就是父母的陪伴。
图源丨《点亮希望》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成斌说:“家庭的作用无可替代。”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对孩子成长而言,更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不是抱怨,也不是批判,只是希望我们在为人父母的那,不要让自己孩子经历这些痛苦。
同时作为这个社会中一份子,我们要撕下贴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标签。
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为这些留守的孩子,尽一份微小的力量。
让留守不再是“留守”。
最后,回到开始,请大家持续关注2岁女童的后续,多一分关注就热度,真诚地希望小女孩能早日治愈,回归正常生活。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