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浙江省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出。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大学前校长,分别荣获2021年度“浙江科技大奖”。
浙江科技大奖是浙江省的科学技术更高奖项,于2020年设立,授予浙江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个人、团队,每年授予数量不超过2项。奖金为300万元/个。
前两年的获奖者分别为,李兰娟院士和张建锋团队(2019年度)、潘云鹤(2020年度)。也就是说,全浙江迄今为止获得该项大奖的仅有4人。
这是继2014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被誉为“中国医药更高荣誉”)、2017年获“未来科学大奖”、2020年获陈嘉庚科学奖之后,再次在科研领域方面获得的重磅大奖!
施一公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围绕细胞凋亡、生物大分子机器三维结构及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理等,做出了一系列原创突破。尤其是在2017年解析出了完整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将人类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大幅向前推进。
即使在2018年担任校长后,施一公仍未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在2020年遭遇人生次“文章荒”后(当年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数创1995年以来的新低),施一公调整了自己的科研重心,选择放弃一些普通课题,转而集中精力进攻独创性、挑战性大的方向,并取得重大成绩。
2021年解析出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2022年揭示核孔复合物核质环的冷冻电镜结构。
而在这一时期,西湖大学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已正式签约190多位学术人才、累计招收博士研究生近1300名,并于2022年开招60位本科生。可以说,施一公的科研成果是与西湖大学同步发展的。
“作为中国科学家,能够为人类科技文明作出独特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获得“浙江科技大奖”后,身兼校长、老师、科学家数职于一身的施一公,说出这番获奖感言。
让我们为这位“大写的中国科学家”点赞!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