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组装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胶粘剂。对于手机中不同零件的粘接需求,使用的胶粘剂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手机后盖粘接中的胶粘剂,除了粘接可靠,还有哪些要求。
随着5G手机换机潮的到来,Canalys预测2020年智能手机将实现正增长,预计全球出货量将回升至13.9亿部,同比增长3.4%。
从材质上看,目前手机后盖的材质以玻璃、塑胶为主,陶瓷为辅,小众品种皮革、碳纤维等。陶瓷作为新兴的后盖材料,具有优异的外观/手感,但因为成本高,良率低,易碎等问题限制了大量的应用。通过共挤技术制备的PC+PMMA复合板材具有优异的外观/硬度等特点,是目前代替玻璃的最佳方案,作为后盖已经大量应用,但目前产能受限,产品易变形,良率低,投资风险大,工艺提升和降成本空间不大。塑胶板材在工艺过程造成的内部应力以及形变量对于后盖粘接有较大影响,如果内部应力较大,形变量较大,对于胶带的抗起翘性能有较高要求。
从形状上,3D由于具有良好的弧度握持感已慢慢代替2.5D。3D玻璃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许多手机生产商采用3D复合板材(PC+PMMA)方案代替玻璃方案。
目前手机中的中框结构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外部的边框,二是边框包围的内部板件。低端手机外部边框一般采用塑胶,比如PC+GPA+GF或PBT甚至PPS+GF;高端手机一般采用金属,可以使得手机的机身强度和导热性能大幅提升,并且能够增加质感。而为了防止信号屏蔽问题,在外框与中框之间一般要模内注塑塑胶材料。
将后盖固定到中框的胶粘剂实际接触的表面主要是塑胶表面,也有部分金属表面。由于手机后盖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力的作用,所以后盖粘接用的胶粘剂要求较高。
它要求手机整机组装后经历低温贮存(-40℃)、高温贮存(70℃)、高低温循环(-40℃~70℃)、高低温冲击(-40℃~70℃)、高温高湿(60℃,90%)、定向跌落(1m或1.5m高度,6面4角2个循环)及滚筒跌落(0.5m或1m跌落相应次数)后,后盖与中框仍然粘接牢固,不会发生明显起翘、分离。除此之外,有些高端机型需要达到较高的防尘防水等级,比如IP68。除了粘接可靠外,手机厂商还要求胶粘剂易返工移除。
定向跌落试验机、滚筒跌落试验机
根据手机设计的需求,设计者会采用各种不同的粘接方案。
2.5D玻璃后盖通过泡棉胶带粘接在中框表面。这种设计是第一代手机后盖粘接方案代替卡扣方案,好处是让手机厚度得到减薄;为了减小信号屏蔽,用玻璃材质代替之前的金属。但随之带来的缺点是不好拆卸以及跌落时容易碎裂。
PE泡棉双面胶带或VHB胶带都具有较好的贴服性,保证在粘接界面的密封,但前者为开孔泡棉,后者为闭孔泡棉,后者具有更好的本体密封性。两者都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但前者由于内聚力较差,在跌落过程中容易分层失效。后者内聚力更好,保证在跌落过程中不会内聚破坏,并且后者在返工时可以干净移除,而前者几乎不能干净移除。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