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请赐教》中两位追梦者,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遭遇到了人生必经的瓶颈期。
一开始只是自己私底下,倒弄那些“见不得光”的小爱好,现在要把它曝光在众目睽睽市场下,进行售卖以获得市场收益,那就需要了解和遵守市场规则。
从爱好到事业的过渡,这一段历程同时也是,从模仿到创新的过渡。手艺日臻成熟,文创内容却是他人劳动成果。
节目组颇具眼光,五毛钱请来的嘉宾,提升了节目的档次和深度。面对大伙忽视的知识产权问题,封跃平律师言之有物侃侃而谈。
文创形象的模型未经授权,私自拿到市场上进行买卖获利,这样做触犯了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要清楚地明白一点,消费者不在乎工艺,消费者喜欢的是文创人物的造型。
企业或个人要想做大做强,创新是出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盗版不是长久之计。
你也可以选择交专利费,被大佬招安成为“狗腿子”,沦为人家的代工厂,利润上可能不太美丽。
这与我们的发展历程何其相似。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市场换工厂引进制造技术,代工厂遍地开花,在世界贸易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代工利润不高,熟悉生产流程的人,在信息差中发现了商机,选择自己另立门户单独干,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产业升级需要自我创新,打造自己独立的品牌。然而创新从来都不是固定产出,如果以工业化思维去搞创新,要求固定时间固定产量,其结果自然不能遂人心愿。
把爱好做成事业,心态会发生变化。当做爱好时心里想着怎么做才更好更有趣,随心所欲创作是自由的翅膀,不受束缚翱翔于蓝天。而当作为事业时,就像上级安排的课题,你不感兴趣也得必须给出答案。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过程自己都痛苦,硬凹出来的产品,消费者也不会感受到乐趣。
为了赚钱和迎合市场,规定了时间和内容,打工人硬着头皮,加班加点赶工。打工人的心态并不快乐,这也是国内文化产业衰弱的一个原因。
李白发酒疯随性念出几首吹牛的诗歌,这时候甲方说现在必须马上,给我写几首悲伤的诗歌,类似这种反人类的要求,天才也只会变庸才。
爱好的创造过程是享受的,那么最终的成品出来,别人也会是享受的。赶工赶时赶业绩,只适合批量制造,不适合文化创造。
科技研发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的目的是变强,那么这样的心态可能会,导致急功近利。需要时间积累的东西需要放平心态。
欢迎小伙伴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师傅请赐教##将爱好变成工作好吗##知识产权##文化创新##科技创新#
往期回顾:《师傅请赐教》第五季现场演宫斗戏!看手办谈非遗“泥塑”传承路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