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手机电池构造不一样,手机电池是通过触点供电的,而不是用排线供电,很容易进行适配第三方充电器。因此,“万能充”这个方式,成为了手机发展初期主流的充电方式。
这一点我印象很深刻,那时候手机的续航很短,亮屏续航可能才两三个小时。我们都会买一两块备用电池,手机没电了就直接把电池抠出来,换上备用电池,旧电池插上万能充补充电量。
但是从iPhone开始普及不可拆卸式电池开始,各大手机厂商集体放弃了可拆卸式电池,电池也从触点供电改成了排线供电,电池和手机一体化。
说实话,如果回到十几年前,根本就没人在乎电池健康度还剩下多少。感觉续航下降了,就直接去街边的小店,花几十块钱买一块飞毛腿电池。
如今,果粉们天天都在担心电池健康度什么时候跌破80%,因为iPhone换一块原装电池需要500多元,这个钱花起来还真是有些肉疼。
问题来了,为什么手机厂商集体放弃了可拆卸式电池?在我看来,三大原因是关键。
第一,不可拆卸电池的设计,有利于缩短换机周期,让手机厂商赚取更多的利润。按照苹果的标准,手机电池在经历500次充电循环后,电池寿命会降到80%,基本上两年内就得换一次电池。
但是电池更换不仅花钱还花时间,很多人在手机出现故障后,自己动手解决不了,就会咬牙决定换手机,哪怕它用起来依然很流畅。不可拆卸式电池相当于给手机安装了一个定时器,到时候自动淘汰,维持销量。
手机的功能越复杂,对稳定性的要求就越高。再举个例子,很多人都不知道,iPhone在拆机后需要重新打防水胶,否则会降低IP68的性能,消费者有这么专业的设备吗?
第三,如果继续坚持用可拆卸电池,手机厚度很难做轻薄。比如电池的外壳要换成硬包,还要留出泄气阀预防电池鼓包,并且要专门留出一个空间当做电池仓,各方面都要考虑到。
总而言之,手机厂商集体采用不可拆卸式电池的原因,可以分为3点。首先是为了缩短换机周期,其次是提高手机的稳定性,最后是为了让手机变得更轻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本文来自“轻颦浅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