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头条,相信不少人会发现,凡是涉及到关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文章,下面的评论有90%以上都是“喷语”,估计很多小伙伴是曾经被某一家运营商“坑”过了。有兴趣的可以去营业厅转悠转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凡是去运营商营业厅的客户,有一大半是拉长着脸,很多跟营业员理论:刚缴了钱怎么就欠费啊,无缘无故又收到什么收费短信啊,怎么那么多骚扰电话啊,强烈要求取消什么业务啊等等。
今天起,分几篇解读一些经常被听烂的通信消费术语,包括资费、套餐、合约、功能费、月租等等,这些是搞清楚手机消费的前提,当然,如果你懂得话,就直接忽略不看。
一、什么是资费?
所谓资费就是通信业务的单价,就像你去餐厅吃饭,每样菜品都有一个单价。目前通信消费的主要业务包括短信(如0.1元/条)、语音(如0.2元/分钟)、流量(如0.29元/MB)几项(彩信已几乎没人用,不提了)。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你的消费会按照资费的单价进行计费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的手机消费超级简单,除了月租费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优惠活动参与,这时候你每消费1条短信、打1分钟电话、用1M流量,都会按照标准单价计费(除非是你手机消费需求确实少或者你是土豪,否则不建议你以这样的方式消费);第二种方式是你有套餐(下面解释),一般套餐内都有赠送的业务量,当你把赠送的业务量用完,超过的业务部分就会按照标准单价计费。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务必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套餐为好(注意一定是合适的套餐),这样比较划算。
二、什么是套餐?
套餐这个术语明显是餐饮业发明的,后面引入到通信消费领域。套餐实际就是一种销售形式,运营商为了促进业务大规模增长,以套餐形式把业务报装的更加优惠而向消费者进行营销推荐。套餐的形式非常非常多,而且有时候我们的消费会是多个套餐叠加。套餐一般也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套餐,最常见的还是短信套餐、语音套餐、流量套餐,这类套餐都是以固定费用包含固定业务量的方式呈现。例如30元包含2个G流量套餐、10元包含了100分钟的语音套餐。折算下来,套餐内业务单价要比标准单价低很多。另外一类是综合套餐,这个是当前最主流的套餐形式,这类套餐内包含了不同业务的组合,例如某运营商88元套餐,内含多少分钟语音、多少M流量、多少条短信。需要重点呼吁的是,一旦订购了套餐,就一定要把套餐内的业务量用完,否则就是很不划算的。
本文来自“幻想症”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