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很久,华为终于还是把荣耀卖了。
荣耀的诞生与崛起
首先,我们要弄懂华为与荣耀的关系。
有意思是,估计至今仍有人觉得华为与荣耀是两个品牌,这么想其实也并非不刻意,毕竟华为当初创立荣耀品牌时,也是这么设想的。
抗衡小米,这是华为当初成立荣耀品牌最直接的目的。
在智能手机兴起的头几年中,国内的国产手机市场,几乎是小米等品牌的天下。2011年左右,小米1声名鹊起,于此同时,华为荣耀系列手机诞生了。
不过最开始,华为与荣耀并未分开,关系大概类似于魅族与魅蓝吧。但是就在2012年,红米手机诞生了,主打的是超级性价比,始终致力于研究小米模式的华为此时意识到,是时候将荣耀"独立"出去了。
除了想与小米对标,华为这么做其实是有更长远的思考的。在分开前,华为与荣耀虽然有着各自的产品,但价位都差不多,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产品线的混乱,而想要抢占国内市场,明确的定位非常重要。
于是在2013年12月,荣耀成为了独立的手机品牌,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品牌定位模式就此诞生:华为主打高端机市场,而荣耀则负责中低端市场,追求性价比和年轻化。
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初华为的决定再明智不过。
2017年,荣耀终于"干掉"了小米,成为国内线上份额第一的手机品牌,加上华为本身的高端品牌,整个华为已经稳坐国内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
接下来的这组数据,或许更能体现出荣耀系列对华为的贡献:
2019年,整个华为的净利润为627亿元(不止手机业务),其中单单荣耀就贡献了60亿;
2020年二季度,华为一共销售了5580万部智能手机,其中荣耀系列销量1460万部,占到总销量的25%……
荣耀之于华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为"断臂求生"
既然如此,华为为何还要出售荣耀?最根本的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美国的制裁。
关键在于,美国不仅自己一直看不爽华为,而且还"裹挟"了一批手机配件供应端企业,不让它们给华为提供原材料,其中最为致命的一环便来自于芯片——这是一部手机的"大脑和心脏"。
终于,从今年的9月15日其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生效了,以高通、台积电为首的国际巨头纷纷断供,这直接导致了华为海思自研的麒麟芯片无法量产,虽然华为之前囤积了大量的芯片和相关的零部件,但是要养活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实在太过吃力。
夹缝之下,断臂求生又何尝不是无奈之举?
当然,就算荣耀要卖,也不会卖给竞争对手,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一家新公司——深圳智信
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今年9月27日才成立的,背后有两大股东:深圳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持股98.6%,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持股1.4%。
别看是家新公司,但这两个股东却大有来头,前者背靠深圳国资委,后者则是荣耀30多家代理商、经销商出钱设立的,其中没有任何华为的影子。
由此这次收购的性质已经很明确了——由荣耀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
对华为、荣耀影响几何?
现在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如此干净的"切割"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华为来说,失去这么一个"现金奶牛",业绩难免会遭受打击,不过卖掉荣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回笼一大笔资金。
虽然目前交易的细节还未敲定,不过参照小米的估值,荣耀应该可以卖到2000亿人民币左右,有了这笔钱,华为就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没准未来还有更厉害的技术突破呢?
至于荣耀,其实即使没被出售前,荣耀的运营模式就一直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在2018年还一度传出要单干,并且计划到香港上市,结果临门一脚的时候被内部给紧急叫停了。
当然,坏处也是有的,离开华为,就意味着要重建供应链体系了,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华为可就没义务无偿提供,到时候消费者还认不认荣耀这个品牌,还是个未知数。这样来看,荣耀未来的挑战也是不小的。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