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屏手机概念出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厂商就巧妙地把按键、听筒、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等都成功地隐藏起来了,但前置摄像头却成了“钉子户”,这时候屏下摄像头概念就出现了。其实这是厂商们一直追求的,有了这项技术就再也不用忍受屏幕残缺的痛苦了,不过实现屏下摄像头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
屏下摄像头为什么这么难?屏下摄像头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时候才能用上屏下摄像头?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屏下摄像头顾名思义就是隐藏在屏幕底下的摄像头,可以将手机正面的挖孔,刘海,水滴通通拿走,形成一整块没有残缺的真全面屏。
那屏下摄像头是什么原理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整个手机屏幕区域选择一块屏幕区域,通过相关处理技术,提高其透光度,并在这块处理过的屏幕区域下方放置一颗摄像头。
对比屏下指纹识别,为何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商用,而屏下摄像头却难以实现呢?
首先来了解下屏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玻璃盖板(外屏),OCA胶,偏光片层,上玻璃,下玻璃。
要在屏幕下放置摄像头,同时摄像头还要能拍照,那就意味着摄像头上面的透光率要比较高,通常要超过60%以上。如今智能手机屏幕大多采用OLED屏幕,这种屏幕比传统的屏幕更加轻薄,并且还自带发光效果,本身就能产生一定的透光率。
但如果直接在屏幕下放置摄像头的话,无论怎么更改屏幕的透明度,想要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还是很难的。现阶段的屏下摄像头更多时候不但没法提升拍照画质,更没法在屏幕后方完美隐藏。
而且屏幕上容易出现一块暗斑,隐藏在屏幕后方的摄像头模块清晰可见,在屏幕显示内容时,产生模糊或者马赛克,这样特别影响使用体验。
与屏下指纹识别两者其原理类似,都是在屏幕的某块区域放置专门的镜头与图像传感器。与屏下摄像头技术不同的是,屏下指纹识别的专门镜头与图像传感器获得的是黑白图像,但屏下摄像头需要获得清晰的彩色图像,这样一来,难度大大提高了。
去年中兴A20率先发布屏下摄像头技术以来,头部厂商至今仍然没有跟进发布相关机型,由此可见屏下摄像头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兴表示可以通过像素,芯片,电路,材料四大方面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