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哪些必修课(大学生上的都是什么课)

大学生学什么?

作为一名准大二生,想要来谈谈个人的 一些看法,可能有不妥之处,算是抛砖引玉。

和之前的许多答主或隐或显提到的一些看法相似,我的观点是:

学习如何认知、理解、计划、控制、主宰自己的人生。

作为大学生,最迷茫的时候是什么呢?

一是进学伊始,刚刚摆脱了学业压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什么都想尝试,认为自己从此将要过上自由的生活,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自我,全面发展,过得精彩活得漂亮;仿佛面对一堂满汉全席,种类繁多却不知如何下箸;

二是即将毕业,忽然被现实当头一棒,飞黄腾达者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会感叹自己浑浑噩噩四年,想要做的太多,实现了的却是极少,顾此失彼,患得患失,眼红成功者,哀叹自身无力,不知道生活的去向。

这两者虽然表现不同,但是本质却是相似:

前者没有认识自己的人生,后者同样没有;

前者没有控制自己的人生,后者同样没有。

悲哀就来了。

而题主的悲哀正是这种悲哀,我要到哪里去?我该何去何从?

我挂了高数,我没有奖学金,我没有保研,我不是学霸,我不是交际达人,我没有个好爹,那我是不是没有价值?

那我是不是无意义地过了一生?

我们是被成功学绑架了的一/可能是几代。就算现在一些舆论一边倒地反成功学,然而这只不过是表面的皮毛,事实上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浸透了每个人的思想,左右着每个人的行为。

成功学,一直以来都是指导年轻一辈的中国青年的更高纲领。

我们的教育,舆论,环境给我们的理念都是单线程的,首先要考个好中学,然后就可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接着有美满的婚姻,出色的孩子,然后就算走上了人生,自我实现,人生圆满了。

这条路径非常地单一,仿佛我们从一出生,就有人拿来一本计划书,告诉你这是你的人生规划方案A。

没有方案BCDEFG,只有方案A,至于如果方案A进行不下去了怎么办,不知道,自己看着办吧Loser。

我们的教育,舆论,环境排斥多种可能性的人生,社会的宽容度低得可怕,它只认同一个真理,你挣的钱不够多,你娶/嫁的人不够好,那么你就是失败者,是必须要心甘情愿被成功者打压、鄙视的人,是合情合理被舆论嘲笑的人。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许多人拼了命地在这条单线程上跑,不在乎感受,不在乎手段,不在乎过程。

我努力了,我奋斗了,我在这条路上耗尽了一生,可能我最终也没能成为“成功者”,但是我是问心无愧的,我老老实实地按照这条路走,我为自己的奋斗感到自豪。哪怕我不快乐,哪怕我到头来两手空空,但是我是符合社会舆论导向的,没有人有资格指责我。

这逻辑真是可笑极了。

这不过是版本的“浑浑噩噩一生”。

努力不是挡箭牌,不是很多人拿来的借口,向着错误的方向努力,折磨自己,逼迫自己,不过是浪费了生命。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在临终时感叹,活了一辈子,没意思。

当然没意思,根本是错误的活法,怎么能有意思?

高中的时候,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问我们,在你们的一生中,最想要的是什么?

可怕的沉默。沉默了将近十秒,才有几个低微的声音,带着全班一起说:

幸福。

我很惊讶。为同学们的坦诚,更为了大家观点竟然是如此高度一致。(真事,至今我都感到难以置信)

为了幸福。

后来就有央视的采访“你幸福吗”,种种结果令人哑然失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幸福,的确是中国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的追求。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两千年来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这个民族整个地跑偏了,到了“有钱就是幸福”“有权就是幸福”“有势就是幸福”的阶段。

可是,这条单线程的方案A,却不能真正地导向幸福。

比如,在不喜欢,不感兴趣,不知为何的方向上拼命努力,借此评估自身价值,贬低自身意义,痛恨自身无能,你幸福吗?

所以,在大学这么一个离开了学业压力,又尚未面临生存压力的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仔细地思考,做到初步认知与控制自己的人生。因为离开了应试教育,回到了平常的生活,人也会变得敏感起来,你会慢慢地在这四年中发现,那些长久以来被忽视,被压抑了的喜爱和珍视的东西。请把握它们,而不是继续压抑和忽视。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不是活在普世的价值观里,而是真正地为了自己而活着。

我喜欢的,是其他人眼中功成名就的我,还是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我?

我热爱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后坐在办公室数钱,还是撑一把伞,走在宁静的雨中?

更能给我带来良好的感觉的,是与我的商业竞争对手撕个你死我活,还是能和同事邻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那些成为人上人的少部分人,他们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感到幸福的。

你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幸福吗?你做什么事会感到幸福?

所以,题主和与题主相似的人,别逼自己了。不要被举世的成功学导向蒙骗。

尝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在我今后的几十年中,做什么最能给我带来快乐,并且孜孜不倦?

在怎样的环境中我觉得最舒服?

我想要的舒适的生活,大概找一个怎样的工作能够维持?为此我需要努力到什么程度?

在我没有为了方案A努力的时候,我把力气用到了哪里?

这些用到其他方面的力气,会给我带来长期的有益影响吗?还是只是一时排遣寂寞的泡沫?

我要做什么,可以长久维持这样的让我舒适的环境?

当然,题主害怕他人的看法,是在这个浮躁社会中的正常表现。因为这样的单一价值观而鄙视你的人放弃也罢。如果是亲友,尝试沟通,慢慢的他们会理解你的。

不也无所谓,过得幸福就行了。

在方案A上勉力奔跑并不是“活得精彩,活得漂亮”的充要条件。

我上大学,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过我的生活。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工作。

一旦你陷入“为了工作做准备而上大学”“为了工作做准备而学XX”的逻辑陷阱,就意味着你需要在方案A上耗尽你的一生了。

当然不是不可以,不过请慎重考虑。

大学生的五门必修课是什么?

大学生必修课大致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专业课、毛概、马哲等等。不同的专业必修课有所不同。

专业必修课是学校自己所选的专业设置的。公共必修课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毛概、马哲、思修等。

必修课是指学校中学生要修习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是必修课的一种。每修完一门课程,通过考试后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每学期都有更低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都是必修课的一种,比如课程按照是否必修分类的话分选修和必修,必修课分为专业必修和公共必修;按照课程的属性分的,比如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且需要必修的话,就叫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就是通识课,比如思修啊、英语啊、军事理论啊,理工科的高数啊等等。

大学有什么课程?

1.大学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选修课又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两种。如果按专业划分,即是公共课和专业课,两者可交叉。

2.公共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大学英语等,公共选修课课程涉及各类专业,属非限制性,选够学分即可。

3.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侧重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专业主干课则注重与专业直接联系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专业选修课则必须在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科目内选,属限制性。 

4.一般大一的课程大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大二大三的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大四则开始做毕业设计和进行实习,课程很少。

大学期间都学什么课程

不同专业课程不一样,一般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大学选修课。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在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部分学校的学费与所选选修课的学分数相关。

大学选修课与学分

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一般要求的学分不高,在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几个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学分要求一般是毕业的硬性指标,在修满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部分学校的学费与所选选修课的学分数相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学选修课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6775.html

上一篇 2022-07-12 13:54:35
下一篇 2022-07-12 14:26: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