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3语文高考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3分)C
2、(3分)D
3、(3分)D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
5、(3分)B
6、(3分)B
7、(10分)
(1)(5分)“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译出大意给2分;“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称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
8、(5分)
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0、(6分)
(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6分)
①因感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含义:①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2分:单纯的节日快乐) ②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2分:受考验后的快乐) 作用: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2分:情节、结构和主题答全了给2分,少一点扣1分。)
(答出含义每点给2分,答出作用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
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
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结合作品、论述合理,给4分;谈出启示,给2分。)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2)(6分)
①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②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结合文本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 ②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
③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更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
④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
(每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①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4分:其中观点1分,论述2分,联系现实1分。) ②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4分:其中观点1分,论述2分,联系现实1分。)
(要求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探究,每方面4分;观点明确给1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2分,联系现实给1分。)
五、(20分)
13、(3分)D
14、(3分)C
15、(3分)A
16、(5分)
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每一分句的内容为一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字数符合要求,给1分。) 17、(6分)
示例:略。
(每写出一句给2分,其中内容合理、拟人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六、(60分)
18、(6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度制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过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 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等到给王尧臣发丧时,停止上朝,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必考篇目64篇是哪些?
要是没有变化的话,还是12年的那64篇
1.《论语》十六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 《诗经》
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 (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难 (李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35.赤壁 (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38.无题 (李商隐)
39.相见欢 (李煜)
40.渔家傲 (范仲淹)
41.浣溪沙 (晏殊)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44.水调歌头 (苏轼)
45.游山西村 (陆游)
46.、破阵子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51.《荀子·劝学》(节选)
52.《逍遥游》(庄子)
63.师说 (韩愈)
54.阿房宫赋 (杜牧)
55.赤壁赋 (苏轼)
56.诗经·卫风·氓
57.离骚(节选) (屈原)
58.蜀道难 (李白)
59.登高 (杜甫)
6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1.锦瑟 (李商隐)
62.虞美人 (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主题:沙子与珍珠。
材料大意
有一位年轻人非常沮丧的走在沙滩上,一位老人看见了问他怎么了。年轻人说自己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老人把一块石头扔在沙滩上,问年轻人,你能找到吗?年轻人回答,找不到。老人又把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年轻人,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本文来自“七秒鱼.”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