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为什么无法成为985大学?
,武汉地区已经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列入985,不少了;同样是211但是不是985的还有、中南财经政法大.
华中师范大学是985还是211学校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华中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湖北有7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大学建设。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大“”或”“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世界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
华中师范大学是985院校吗?
华中师范大学不是985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211工程”大学。
211和985指的是国内的重点大学。985大学指的是入选“985工程”的大学,“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
211大学指的是入选 “211工程”的大学,“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985大学的数量是要少于211大学的,但是含金量却要比211大学高,985院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前途,但是211大学也是重要的力量。如果分数够的话,985学院是更佳选择,如果分数稍微差一点,211院校也是非常不错的。
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首批“双”世界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是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英语、化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物理学、体育教育、生物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世界学科建设学科: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
湖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专业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依托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而华中师大的这个学科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华大学的中国文学系。并且该学科被评为“双学科”,目前全国仅有五所高校获 评。
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依托于“政治学”一级学科,这也是华中师大的“双”建设学科。此专业包括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两类,同样是2019年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一 流本科专业。其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 年12月5日。在全国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排行榜中,华中师范大学位列第6。
学校现有重点学科8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2020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导师352人,,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65人。拥有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和地区。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拥有拥有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等其他部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首批“中国智库来源索引”(CTTI)2个(中国农村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3个,以及各类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1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290余万册;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是985还是211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不是985,是211院校。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7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65人。
学校拥有“双”建设学科2个,重点学科8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
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8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以上内容参考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双”建设高校,是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培养了30多万人才。
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7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5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国际学生1100余人。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导师352人,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65人。
学校拥有“双”建设学科2个,重点学科8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8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7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5个。此外,学校拥有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15个。定期公开出版专业刊物26种。
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现有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特色专业12个,本科专业17个,本科课程26门,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是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和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荣获教学成果特等奖。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20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46857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和地区。
目前,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早日将华中师范大学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