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寻衅滋事致人轻微伤,现已被拘留看守所26天,刚指认现场,多久能出来
这种情况一般是拘留跟和解的,很少回去判刑,除非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有人伤势恶化,只是轻伤的话,一般最多民事纠纷,不会变成刑事案件的,除非是出现重伤的情况。第二,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比如说被人拍了放到网上,造成很恶劣影响,就会被政府重点打击,变成涉黑案件,那肯定要判刑了,跑不掉的。第三,对方后台很硬,用夸张或者恶劣来定性案件,把简单的民事纠纷变成刑事案件,这样也跑不了的,一般是不会判刑的,不用担心。
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后多少天能够出来?现在已经拘留差不多一个月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所以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37天,当然不是说刑拘一个月就可以出来了,刑事拘留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即拘留是一种保障性措施,而非惩罚性措施。刑拘之后经过检察院批准是否逮捕,批准逮捕的还要经过侦查羁押期限,刑诉第124-127条,1、一般侦查羁押期限为两个月,经上级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2、重大复杂案件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两个月,3、可能判十年以上的重刑事案件经省级批准或决定再延长两个月。4、138条,检察院应在一个月决定起诉,至迟不超过一个半月。5、168条,法院应在一个月以内做出判决,至迟不超过一个半月。6、审查起诉期间可以补充侦查两次,每次一个月。7、审判期间可以补充侦查两次,每次一个月,最长七个月。
侦查羁押之后还要经过法院判决,具体判多少还得按案件的情况具体分析,估计一时半会还出不来的。
一般寻衅滋事多久结案
1、如果是简易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2、如果是普通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3、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二百零二条 【公诉案件的审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更高人民法院批准。
2)《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 第二百一十四条 【简易程序的审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寻衅滋事罪公检法处理流程大概多长时间?
涉嫌寻衅滋事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的,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两个月,检察院审查起诉一个月,法院审判阶段两个月,一般情况下五个月。
法律分析
公安机关办理寻衅滋事流程:(一)受案。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二)立案。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子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具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三)侦查。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及时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四)侦查终结。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当制作结案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寻衅滋事取保后多久下案
涉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机关申请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