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恢复高考考试时间是几月几号?
1977年12月11日和12日
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1977年上海高考的时间被确定为12月11日和12日,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冬季高考,同时也是最为仓促的一次,因为恢复高考的消息在1977年10月21日才登报,离开考期只有一个多月。
扩展资料: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更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77年高考位女状元,语文差1分满分,如今她怎么样了?
罗曼罗兰有一句非常的话,他说,这个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果给你一次重新经历青春的机会,你有胆量去挑战吗?我想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这个勇气。
1977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竞争残酷的一年,中国已经停滞十年的高考在这一年宣布恢复,参加高考的学子有五百多万人,但是最终的录取结果却只有三十万人,能够在这样情况下考取状元的刘学红,实力不容小觑。
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
个人命运与命运时刻相连,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时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刘学红是恢复高考后的北京市文科女状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之前刘学红已经到农村插队两年,自暴自弃地认为自己日后更好的结局不过是去当一个售货员,从来没想过自己还可以圆一个大学梦。
刘学红清楚地记着,1977年10月2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广播里突然传出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而此时正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下乡知青,听闻此语只觉得恍若隔世。
高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相对公平,且能够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刘学红事后接受采访,坦然提起这次人生大起大落的感受,她直言四个字"感谢高考!"
机会向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歌德说:"善于捕获机会者为俊杰。"
刘学红报名高考之后,白天照常工作,有时间休息就拿出中学的旧课本来温习,直到距离高考开始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一同下乡的知青们集体请假回家备战高考,刘学红的父母为她找来了文革前历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期望能对她有所助益。
1977年的高考是极为特殊的一年,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机会,高考破例在冬天举行。同时因为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出题时,大多数都是以基础题常识题为主,当年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重中之重,占比分值很高,足有七十分之巨(总分为一百分)。
作文题目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刘学红洋洋洒洒写了两千个字,将知青生涯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隔开来,这些文字都是刘学红的真情实感,所以她写得一气呵成。
试卷上交,剩下的就又开始回归了正轨,刘学红继续回到农村种树,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回家后父亲拿着一张人民日报对着她念上面刊登的一篇文章,刘学红大吃一惊,这竟然是她的作文!原来当年人民日报,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三篇高考作文,登报发表。
皇天不负有心人,之后刘学红顺利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由于当年不透露成绩,事后经过查阅档案资料,人们才得知,刘学红的语文成绩距离满分只差一步之遥,差1分到100,名副其实的文科状元。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刘学红抓住了这次机会,一鼓作气战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四十三年后状元今何在?
现如今,刘学红已经到了退休年纪,居家安享晚年,2007年她将自己已经发黄陈旧的高考准考证交予博物馆收藏,重启那段尘封的岁月,这张小纸片记载了刘学红最光辉的岁月,和时代的发展。
她回忆起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眼神中满是感谢,说起1977年她的声音还是止不住的颤抖,刘学红说自己是个毫无疑问的"幸运儿"。
幸运迎来恢复高考,感谢政策让她重新追梦,考上了中国更高学府北京大学;幸运地成功报考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感谢命运让她能够追逐热爱的方向,不负青春韶华;幸运地赶上分配工作的时代,感谢时代让她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
1982年,她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以志愿分配到中国青年报,在这里扎了根。刘学红一开始主要从事教育一类的新闻报道工作,后来从一名记者一直走到报业的管理层。
在中国青年报工作期间,刘学红始终是头顶光环的,她既是北大毕业,又是从恢复高考后个文科状元,她不遗余力、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先后创办"教育导刊"、"电脑大屏幕"、"电脑·网络·市场"专刊等周刊。
迎合时代,抓住了互联网腾飞的羽翼,在2000年,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并担任总经理,可以说刘学红的眼光定位一直放得很长远,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网络媒体早晚会异军突起,中青在线是也是中国更大、最权威的集新闻发布和青年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青年类网站。
刘学红能够有今日的成就,除了她个人的努力,还有就是那场改变命运的高考。
高考制度发展到今天,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比如说让教育失去了丰富性,教育是为了分数成绩,但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那就是高考体现了面向社会所有青年人的教育公平。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身处何地,背景如何,只要你有知识,有才华,就可以通过高考实现个人梦想,改变人生轨迹。
当然如今说起高考,人们对于它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人仍然把它视作神圣的殿堂,一部分人却认为时代已经变了,不能单以成绩论英雄,在这个新社会人才想要得到出口,不一定需要高考来证明。
不过我们还是要承认,知识的确能够改变命运,高考还是目前最为公平的竞争方式,也是成就梦想最广大的舞台,这是多年来未曾改变过的事情。刘学红的故事告诉我们把握机会很重要,面对困难不要跑,努力奋斗才能写好人生的答卷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次高考,是在哪个季节举行的?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1977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更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扩展资料
77年高考第1位女状元,作文被人民日报刊登
她是我国批参加高考的人,是中国位女状元,其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被人民当作范文刊登她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
刘学红得到高考的消息是在10月份,距离高考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复习资料也不容易得到,学习条件更是艰苦。在当时,由于是知青,白天还需要到地里干活,晚上才有时间复习。在这样的情况,刘学红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终于取得不俗的成绩。
刘学红高考成绩如何,具体得了多少分,当时并没有公布。但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人民日报就刊登了她地作文。作文由于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一时广为传诵,引起轰动。因此很多媒体在报道地时候就认为她是当时的高考状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1977年高考考的哪几科,各占多少分?
答:我国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我当时是77庙高中毕业次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高考的。高考分理科和文科。文科:考政治100分、语文100分、数学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英语30分。理科:考政治100分、语文l00分、数学100分、物理l00分、化学100分、英语30分。
1977年高考的人都是多大年龄?
1977年12月那年高考考生年龄在15~40岁之间。有1962一1979年高中毕业生,还有中专、技校、自学的社会人士。有回乡知青、下乡知青、工人、农民、解放军、商店员、银行、司机等。
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