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
多年以后,面对监狱的大铁门,刑满释放人员赵二狗将会回想起他和几个狐朋狗友前往美食一条街的那个不是太遥远的下午。那个下午非常炎热,白花花的太阳晃得狗都不敢睁眼,夏蝉趴在树上懒洋洋地相互吐槽着,吹嘘着自己的几年地下生活是多么惊心动魄。花光口袋里最后一张毛爷爷的赵二狗想起了收保护费这一传统活计,决定邀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美食一条街“革命”……
当然,这是个尚未开始的故事。但如果有人想效仿故事的主人公“革命”,最终的结局也将差不多,而且这种“革命”行为在重庆市将会进去得更快。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近日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对于这种搞事的地痞流氓将是严惩不贷。
差不多这种感觉,感受下吧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重庆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相当良好。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占该市GDP的49.9%、企业纳税占64.8%,民营经济解决了当地90%的城镇就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2%。
但迅速的发展也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权益保护、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包含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行政管理、严打违法犯罪、规范执法行为、强化保障监督等五个方面,具体条款就是下面这副密密麻麻的图片上。
为此,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邓恢林在企业家代表和媒体记者面前郑重承诺,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市公安机关将做到服务好不干扰,帮好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切实做到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将严肃追究责任。
这次出台的政策有30条之多,对于很少接触政府文件的小伙伴们读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通读一遍后仍处于懵逼的状态。对此,我觉得可以选取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内容大致解读一番,看看这次出台的规定到底带来了那些变化。
先说创新服务方式方面。根据本次规定,因紧急商务活动需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公安机关提供24小时急事急办服务。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场子大了,国内国外都混得是风生水起,出国办事如同家常便饭。不过如果遇到外国客户临时要求出境商务见面,就时常会遇到签注过期的问题。
对于这种与外国客户面基不成、交流不畅而导致订单流失的问题,民营企业管理者经常是“怎么,刚刚我又损失好几个亿”的感觉。现在根据规定,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可以申请24小时紧急办理,再也不会为签证签注的事大费周章了。出境的便利则更加方便了企业灵活开展业务,有利于企业经济面向国外的发展。
消防管理也曾是令民营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消防安全大于天,为了保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对消防的把关很是严格,很多民营企业都因为消防出过问题,要么是公司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不合格不准开业,要么是消防检查时被发现违反《消防法》被处罚。其实很多民营企业对消防管理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如何才能搞好,所以跑了很多冤枉路,学费也交得不少。
新出炉的《30条》表示,民营企业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时,公安消防部门能够自行核查的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等合法身份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以及部分前置消防许可文件,企业可不再提交。分类制作消防审批申报资料告知清单和示范样本,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相关措施既减少了证明文件的提交,又一次性告知清楚企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确实是解民营企业之所难……
好吧,我承认上面的内容已触及到了我的知识盲区,是重庆南方阻燃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政菊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对于我这种知道分子,当然是选择相信她啦~~~
再来说说打击违法犯罪方面。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不管是开公司办厂的民营企业老板,还是开店做买卖的私营业主,对这句对联无不是感同身受。开门营业但求财源广进,没人来捣乱当然更好。自先秦时期贵族整治礼崩乐坏后,地痞流氓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从秦汉时期的闾巷少年、轻薄少年到明清时期的土棍、喇棍各种棍,地痞流氓自始至终在360行中站稳着脚跟,从事着各种偷鸡摸狗的营生,收保护费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赵二狗们”,只要不给他们孝敬钱,隔三差五就来捣乱,把你整得鸡飞蛋打尚不至于,鸡飞狗跳还是没问题的。事后苦于没啥证据,公安机关也不好处理,而且每次违法犯罪轻微,也拿他做不了什么,进局子两天就出来了,虽然年年都打击不断,但总是无法根除。这些家伙如同明星身后的脑残粉,撵都撵不走,民营企业和私营业主对他们可以说是又恨又怕。“赵二狗们”到是快然自足,有诗为证:
为了解决这些顽如脚气的家伙,《30条》明确规定,严厉查处寻衅滋事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对这些进行寻衅滋事的地痞流氓露头就打,对他们的轻微违法犯罪行为集腋成裘,依法依规送进去一批吃牢饭,治安环境就会大变样。一个更加清洁的治安环境,是所有商家的愿望,通过落实《30条》,这愿望也成了理所当然的现实咯。
当然,对聚众斗殴、恶意阻工、暴力讨债等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处理起来也是绝不含糊,有以上想法的朋友们也尽可洗洗睡了。
同时,《30条》也规定,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不正当经济活动与经济犯罪、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准确适用法律,妥善化解处理因债务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更大限度降低侦查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尽量避免对企业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这么大一串文字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我执我的法,你做你的事,不干扰你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要不违法犯罪,你爱咋咋地。
光说不练假把式,规定出来了,督促落实很重要。《30条》也明确了强化保障监督的办法。为保障30条服务措施能有效运行,公安部门会同市工商联等部门建立警企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通报有关情况、了解企业需求、征求工作建议、研究解决问题。这种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的做法一出台就深得民营企业好评。
公安机关不是完人集团,不能百分百保证自己不出纰漏,对于各种自身违章的处理措施,《30条》里也写得非常清楚。对涉嫌违法违纪的公安民警,先行停止执行职务,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对民营企业投诉反映执法办案和管理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办理情况并限期整改。好吧,这还真是严格呢,我准备大写一个服字。
以上就是《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部分内容的非权威性解读,相信你也了解得够清楚了吧。怎样,和你的工作、生活是否息息相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公务员犯寻衅滋事和普通人的区别?
公务员犯寻衅滋事和普通人的区别?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抢首赞
分享评论
踩
寻衅滋事犯罪找张胜利律师,专注各种刑事案件,成功案例多

值得一看的寻衅滋事相关信息推荐
刑事辩护,寻衅滋事犯罪,思维缜密,思路独特,精细化辩护,精品案例多,专案专办,
shenglilawyer.com广告
寻衅滋事案取保候审 高同武律师 大案要案刑事辩护
寻衅滋事案取保候审高同武刑事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电话咨询,寻衅滋事案取保候审一对一服务再不用担心刑事纠纷了寻衅滋事案取保候审专家团队解决刑事纠纷,无后顾之忧!
010bjxsls.com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373人正在问
普通的寻衅滋事和寻衅滋事罪的定义特征区分?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寻衅滋事罪是什么定义特征?它和一般的寻衅滋事行为有什么不同?
一般寻衅滋事行为按治安管理处罚处理,寻衅滋事罪是较为严重的行为,有刑法管辖
27浏览
寻衅滋事行为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
寻衅滋事指在公共场所内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他人、横向霸道、肆意挑衅等,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该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犯罪客体是社会秩序。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十六周岁,而故意伤害他人如果构成重伤,则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年满十四周岁。另外从两种犯罪的行为特征上看,故意伤害罪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的不法行为,并对特定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而寻衅滋事侵害的对象不特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犯罪分子往往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刺激满足自己非正常的心理。从结果上来看,构成故意伤害罪是以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构成要件,而寻衅滋事罪并不以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构成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12赞·1,092浏览2020-03-26
什么是寻衅滋事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横行霸道,殴打无辜,肆意挑衅,无理取闹,起哄捣乱,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四种方式:(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人出于耍威风、寻刺激等不健康的心理,无故、无理地殴打素不相识的人。情节恶劣如多次殴打他人的,殴打的手段恶劣逐、拦截、辱骂他人造成严、残忍的,随意殴打多人的,等;(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如追逐、拦截、辱骂女性,经常追逐、拦截、辱骂他人,追重后果的,等;(3)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如强行索要市场上、商店里的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随心所欲地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造成严重后果的,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的,等;(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3.主观方面故意,行为人一般出于藐视法纪和社会公德、耍威风、寻刺激等下流无耻的心态。
1赞·1,492浏览2020-05-12
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怎么区分?
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
1,273浏览2019-02-15
殴打他人和寻衅滋事的区别?
寻衅滋事指在公共场所内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他人、横向霸道、肆意挑衅等,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该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犯罪客体是社会秩序。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十六周岁,而故意伤害他人如果构成重伤,则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年满十四周岁。另外从两种犯罪的行为特征上看,故意伤害罪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的不法行为,并对特定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而寻衅滋事侵害的对象不特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犯罪分子往往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刺激满足自己非正常的心理。从结果上来看,构成故意伤害罪是以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构成要件,而寻衅滋事罪并不以对他人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构成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6赞·1,509浏览2020-03-26
PayPal网站
值得一看的paypal相关信息推荐
1.9亿全球买家网购时选择PayPal付款,PayPal安全收款,轻松销售无国界,第三方支付必备;Paypal与您共同成长,助您提升销量,提供超越支付的全方位服务,免费注册通道
paypal.com广告
如何注册paypal帐号
值得一看的信用卡相关信息推荐
全球1.9亿活跃PayPal用户,可在203个以26种货币贸易,免费注册无开户费无年费;数万站点支持PayPal,足不出户做全球外贸,24小时风险在线监控,防盗防欺诈,安全快捷!
paypal.com广告
女生身上有体香是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体香的来源。女生也是人,也会分泌汗液各种液,如果一段时间不注意卫生,可能身上气味也
366条回答·17,268人在看
换个角度,花670万买下艾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
梵克雅宝的表可能是全世界颜值更高的……我不会戴在手上。当然有很多表我会毫不犹豫地戴上,但是他们家的表真的太漂亮了。大量的心血投入成就这件艺术品。并且,多数都是女式的,稍有不慎就会有妆容不搭的风险。
105人在看
邢昭林在娱乐圈的风评怎么样?
在这个人红是非多的年代,“年轻有为”的邢昭林又怎么可能逃得过可畏的人言呢?爆红之后的邢昭林,陆续被爆
38条回答·2,467人在看
比特币ATM兴起,ATM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来的?
最近总是看到比特币ATM机的宣传,标题经常是在某某地方又开设了,已经超多少台了,回过头来,我们看看传统的ATM机是怎么发展起来吧。 自动柜员机(ATM)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它没有一个发明者。相反,
3,410人在看·42赞
为什么有人喜欢黑联想
就因为联想都不认为自己是中国公司了,看看他们的总部在哪,管理层多少是美国人,还对华为落井下石,一个连
44条回答·1,929人在看
40万左右的车有哪些值得推荐?
40万左右的车有林肯MKC,雷克萨斯NX,菱帕杰罗,大众途昂,福特锐界,具体如下:(1)林肯MKC林
24条回答·4,182人在看
儒家之“仁”与基督教的“love”,文化意义是一样的吗?
此间仁爱 儒家之“仁”与基督教的“love”作为中西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概念,常被中外学人拿来比较研究与讨论,或探知其异同,或阐发其融通,或以此为切入点寻找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世界性问题的解决
205人在看
房产证上加子女的名字,有什么好处?
二姐聊保险
二姐说保险,带你看清保险,帮你选对保险。
关注
81,957播放
如何评价空政出品的电视剧《绝密543》?
《绝密543》评价:真实的历史,精良的制作,从开播后就紧紧抓住了观众,主创团队的良心之作让观众在追剧
36条回答·8,014人在看
正在加载
写回答
信访新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 《信访条例》已经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总 理温家宝二00五年一月十日
中文名称
新修订的国务院信访条例
特点
新修订
针对
国务院信访
编号
第431号
基本内容
章总则
条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 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
(三)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
(四)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
第八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单位给予奖励。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奖励。
第二章信访渠道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十一条 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行政机关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的接待场所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信访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三章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十四条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五条 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并遵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有关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第十八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九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对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
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二十四条 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二十五条 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
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第二十七条 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三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三十五条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复核机关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以下事项向本级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
(二)转送、督办情况以及各部门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行政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四十三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条 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本文来自“玖玖言”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