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本科在读,全知乎在劝退,建筑学真的这么让人绝望吗?
在转行产品经理和 UX 设计的人里,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人是最多的。
今年毕业的学生里,去阿里、腾讯、字节、美团、京东等公司的学建筑的人,年薪在三十到四十万左右。其实并不是建筑让人绝望,很多朋友做建筑设计做的也很好,比如这个问题里的袁牧老师,还有知乎里很多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做的都不错。只是现在各个行业的竞争都太激烈,都不容易。如果不是更的一批建筑设计师,只是普通人,那么就在不容易的行业里,找个赚钱更多的,这就是很多人的想法。毕竟,论加班,互联网真不如建筑能加班。。。周围做建筑转行互联网成功的朋友很多,包括现在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业内大佬,都是建筑出身。转行产品经理和 UX (用户体验设计)的最多,因为建筑专业和互联网产品、UX 都有相通的地方,很多建筑领域的思想,放到互联网产品和 UX 里都用的到。
为什么什么专业都在劝退
、很多行业剩下的“70年”可能“无路可走”(很多行业及领域,兴起腾飞到饱和萎缩的周期,远短于个人的职业生涯长度,甚至出现“18岁高考进了热门专业,25岁找工作却举步维艰”的黑色幽默)
第二、各行各业的“野蛮生长”、财富效应,极大拉高了大家的期望值。参照系不是常规的,平常心便成了品——这可以说是一种全社会层面的“幸存者偏差”。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条件相仿的两个人,仅仅相差几年毕业,可能就业机遇、财富机遇就有天壤之别,对于很多人而言,斯情斯境,心态很难平衡。
以工业化、城市化的底盘——基建和能源为例。2000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36.22%,高速公路里16000公里;全社会用电量13556亿度,全国发电装机31932万kW,其中水电装机7935万kW瓦。——水电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可开发量锁死,干一个少一个,一百年开发完,与用三倍的人在三十年时间开发完,从最终的成果看可能没本质区别——但后一种选择,必然坑一大批从业者/毕业生:路走完了,是不是就无路可走?(其他行业可能没有这种“资源锁死”的特征,但原理相同)
而经过十九年发展,到了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0.6%,平均每年提高1.29个百分点;高速公路15万公里,平均每年新增7000公里(每年新增接近日本全国的里程);发电装机201066万千瓦(并且最近几年仍然以每年10000+万kW的速度在增长),水电装机35640万千瓦(全国水电的经济可开发量是4亿千瓦,开发程度已达89%,并且白鹤滩等巨型电站将在两三年内投产,届时分分钟)。
短短十几年时间,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工业化,横空出世。而对于相关专业(土木、电气等“传统工科”代表性专业)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财富机会和上升空间。尤其是对于98年扩招前后的一代人而言。毕业的时候恰逢01年入世、“野蛮生长”的起点,的巨大市场空间摆在眼前;而在他们之前,不管是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人口存量,还是各单位的规模体量,都比较小,上升通道上的阻碍,也寥寥无几。很多央企大院,21世纪头几年,每年新进人员数量,有八九十年代每年进人数量的5~10倍(当然四万亿之后这个数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导致很多单位现在异常“拥挤”,广大青年职工普遍上升无望,长期打杂干苦力,怨气冲天)。而收入方面,大量的TOP设计院,零几年的时候,骨干员工就有30~50万收入,一两年就一套房的比比皆是。
除了建设类“增量”逻辑的行业,运营类单位从业者也有类似的机遇。大量的新建电厂(以及其他需要技术人员运维的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内投运,一张白纸,敞开怀抱吸纳各路英才,工作机会、升职机会显得异常丰饶。短短几年就成为核心业务骨干,再干个几年到新开的分舵当领导,这种故事屡见不鲜。
问题是,需求端不会无限高速增长的,野蛮生长到了一定的阈值,就会饱和,或者,提前换挡变速进入新常态,进入小碎步式的缓慢增长。目前,中国人均GDP大致是主流发达(不算地广人稀或小国寡民的)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人均电力装机(1.436kW/人)、人均高速公路(1.07公里/万人)之类,却远高于这个比例,某种意义上算是“超前发展”了。
目前,人均电力装机方面,日本是2.33kW/人,韩国是2.15kW/人,德国是2.51kW/人,法国是1.95kW/人,英国是1.46kW/人,意大利1.89kW/人,西班牙2.27kW/人(电力装机的数据来源于IndexMundi,取值是2016年,发达的基础设施类数据大致稳定),哪怕是人均数据更高的德国,中国也达到了57%(人均GDP只有德国的20%多点),中国甚至已经非常接近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取其中和中国国情最接近的日韩两国为对标(人多地少,工业占比相对高,2018年韩国的工业增加值占比只比中国低5个百分点,日本的数据也远高于欧美),两国作为一个整体,其人均电力装机是2.28kW;按照现有速度,考虑到中国人口平衡点在即,大概12年左右就可以达到东亚发达社会的饱和点。
如何看待知乎劝退风
这个本来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已,而且这个可以在老家里面修养身心,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为什么很多的大学专业都在劝退?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专业也分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会避开“四大天坑”专业,但许多学生发现,如今许多大学专业都在劝退,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由于如今这个年代是人口红利过剩的年代,优质岗位的数量以及就业的机会,相对于庞大的大学毕业人群来说严重不足,许多的大学生获得不了好的工作,也看不上不好的工作,只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打工仔,其次就是各行各业开始“野蛮生长”,学生们对于工作的期待值已经拉高了,平常心已经成为了学生们之间的“品”,经过其他人所累积的财富,自己难免会产生一些无力感以及落差感。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该怎么做?
学生们还只是刚刚进入社会当中的“菜鸟”,他们不知道自己人生未来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学生们在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模式是应试教育模式,他们还并不明白经验的价值以及自我突破的意义,因此学生要明白,随着自己的年纪越大,层次差异也会越大,幸存者偏差决定了对很多事情的不同看法,对未来不看好就偏好短期变现,对未来看好就偏好长期发展,这是一种极为理智的决策。
学生也可以结交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虽然他们的到或许也会出现两极分化情况,对我们而言不说认同或支持,连理解以及求同存异都做不了,但是经验还是可以分享的,年轻人们也能够在其中获得些什么。
我国人口密度本就大,选对专业才不会感觉到劝退,选择专业时也要注意学校的历史以及学校相应的软实力,除此之外,对于学校的硕博点以及学校的强势专业也要了解清楚,毕竟任何一所大学,想要有名气有实力,都不是拔地而起的过程。
本文来自“等夏天等秋天”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sk/4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