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现在渔夫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屈原为什么投江而死,屈原为什么投江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为了自己遵循自己的心志向,屈原自沉原因,屈赋说得很清楚。
2、《离骚》写道:“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坚持人格的“清白”、耿“直”,不愿妥协从俗,是屈赋的主旋律。
3、在《离骚》等作品中,诗人借用“芳草”、“美人”、“好修”、“信洁”等形象言辞,反复强调人格美的可贵可爱,反复强调对它要有坚定不渝的贞操。
4、屈原的绝命词《怀沙》,丝毫没有亡国形势的逼迫,没有殉国的迹象。
5、《怀沙》写明自己有赴死的意向,赴死的理由不是殉国,而是殉自己高洁的心志。
6、屈赋中没有殉国的内容,汉代人也没有屈原殉国的说法。
7、汉代人对屈原的赞颂都集中于他的人格高洁。
8、刘安赞扬屈原“志洁”、“行廉”,贾谊《吊屈原赋》也是“高其志”,司马迁《屈原列传》说屈原感动他的是“其志”、“其为人”,王充颂扬屈原“洁白”,王逸颂扬屈原“清白”。
9、至于屈原投河原因,王逸说得很清楚:“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10、”扩展资料屈原的文学成就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
11、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
12、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
13、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
14、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
15、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
16、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17、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
18、《离骚》一篇就有二千四百多字。
19、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0、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21、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2、参考资料:人民网-屈原投河并非为“殉国”,而是殉自己的心志。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来自“玖玖言”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3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