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正月谒韩文公祠
车青莲
(一)
贬黜蛮荒不畏难,兴农释仆整溪滩。
虚怀恰是先生德,自此员江改姓韩。
(二)
投荒万里不孤单,古木千章改姓韩。
报国情知羞隐逸,防边不顾易清寒。
蛮夷隔世安民苦,岭海经年兴学难。
事业文章彪史册,堂堂庙貌近云瑞。
(三)
韩山韩木与韩江,俱是先生佑海邦。
驻节防边凭脚踏,安民兴学任肩扛。
蛮荒停棹书当径,南国开轩榻近窗。
欲问先生官海事,今来细数一桩桩。
韩文公祠,位于韩江边,是为纪念韩愈在潮州任刺史时勤政为民而建。韩文公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潮州市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因韩愈而称韩山。祠内的橡木因韩愈而称韩木。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2006年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安阳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又名昌黎先生。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以自己杰出的创作实践,一扫六朝以来蘼丽的文风,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并且对后代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而“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的赞誉,赞扬他发起古文运动,重振文风的历史勋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是韩愈一生的低谷,因谏迎佛骨被贬。即便在远离长安的岭南,即便任期不到一年,韩愈也不忘为一方百姓谋福。祭鳄鱼文,驱赶恶溪鳄鱼,从此百姓将此江称作韩江,这也是潮汕的母亲河。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