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这一章还是在讲一个道理,那就是“相反相成”。在前面第二章中我们就已经介绍过:“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那么这一章就是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道理。而且这一章中有很多很深刻的点,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句话可以说是开章明义。我们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阐述“无为”的思想,这里的“无为”绝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意思,而是不要胡乱作为,做事情不要违背规律,要符合“道”。
那么这里的三句话可以这么理解: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按照“无为”的方式来做事。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按照“无事”的方式来做。
什么是“无事”?无事就是不要多生事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凡事按照规律来做,恰到好处就行,多了反而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有好多的人“多事”,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偏要搞得过于复杂化,这反而就成了捣乱了。作为领导更是如此,比如很多部门制定的考核办法,非得添加不必要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事无巨细,搞得考核的人比被考核的人还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得不偿失。最重要的是还打击了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唯考核而考核,做事情不实事求是了,只要满足指标就行了,这就制约了工作的开展。我想这一点值得很多管理人员反省。
“味无味”,真正有味道的反而是没有味道的。举个例子,我们渴了,喝一杯白开水,觉得水好甜呢,回味无穷。但是喝上一口饮料呢,反而越喝越渴,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所以从感官上讲,真正有味道的,反而是没有味道的东西。从我们身体最本质的需求来看,越是清淡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越有好处,这一点我想大家都能体会。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大家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大小多少”,其实可以理解为“大其小”、“多其少”。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事情,要想做大,就要先从小事做起;要想积累得多,都要先从“少”的地方开始。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小”,何谈“大”?量变才能质变,没有“少”,哪来的“多”呢?
“报怨以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被别人误解、埋怨,怎么办?报怨以德,用好的德行来感化、来应对,这才是更高的智慧,这也是格局和胸怀。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才是符合“道”的做法。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图”计划谋划的意思。要想把难做的事情做好、计划好,那么就要先从简单的事情入手,一步一步地来。要想有大的作为,就要从细枝末节的事情入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啊,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做起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枝末节的小事着手的。
所以大家看,老子的这段话深不深刻?我认为是一语点破了事物的本质。但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却看不到这一点。做事情好高骛远,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不愿意从细节入手,不愿意从小事入手。小事不愿意做,大事情做不好,不脚踏实地,不实事求是,这种人最终往往是一事无成。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啊,老子说高明的人始终都不会只着眼于“大处”,也就是好高骛远的意思,所以才能真正成就大的作为。老子用这句话再次重申了,成功的人总是从细微之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而不会假大空,花言巧语、华而不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承诺的人,必然不是守信之人;把任何事情都看得十分容易(这里指的是眼高手低的意思)的人,那么他必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经常讲“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不管敌人多么强大,都要有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不管敌人多么柔弱,都要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不可以掉以轻心、轻敌冒进,这才是兵家致胜之道。
对于一个人为人做事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会遇到夸夸其谈、信口雌黄的人,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人做事根本就不靠谱,所以他所许下的承诺根本就不可信,这叫“轻诺必寡信”。
而有的人呢?满口远大目标、光辉愿景,从不愿意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事。简单的事情不愿意做,复杂的事情做不了,把自己标榜的位置很高,实际上却是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
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把简单的事情当成很难的事情来对待,也就不会遇到什么样的难事了。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也就容易理解了。
在这一章中,老子反复强调了一个“相反相成”的道理,难和易、大和细、为和无为,在这种辩证思考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事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可以有远大目标,但是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多关注于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借鉴。
我是李家和,学习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我们一起努力!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