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的权威指导性文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正式于《中华糖尿病杂志》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在线发表了。对于新指南的发布,许多人都非常关注:究竟新指南与旧指南比较有什么不同?在2型糖尿病防治上新指南又更新了什么知识点?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传言:2021年“新血糖标准”已更正,更改为4.4-7.0mmol/L。许多患者不明就里,纷纷给笔者留言,大多数患者都以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变了,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新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改变了吗?
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至今仍然沿用1999年WHO正式认定的2型糖尿病的血糖诊断切点,即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或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以上标准包括最新的2020年版指南都没有改变,新指南在诊断标准中唯一改变的,就是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添加进诊断标准中,即新增了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
为何会有“新血糖标准已更改为4.4-7.0mmol/L”的说法?
其实,4.4-7.0mmol/L的血糖标准,无论在新指南还是在2017版的旧指南中都有记载,并且没有任何改变。但这个血糖标准并非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里面,而是放在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之中,且为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意思是对于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无论是采取生活方式调整还是联合降糖药物治疗,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只是网上许多网友误以为这个标准就是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空腹血糖仅仅控制在4.4-7.0mmol/L就足够了吗?
既然空腹血糖在4.4-7.0mmol/L被放在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里面,那么就意味着仅仅控制空腹血糖达标是远远不够的。在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中,还包括了非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6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8mmol/L,体重指数<24.0等。可见,除了血糖指标之外,还包括了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指标,另外还要严格控制体重。只有以上这些指标都控制达标,才可以把2型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风险降到最低。但同样需要强调是,这个控制目标应该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和并发症等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某些指标不能够做到完全达标,但只要有所改善,都是对患者有益的。
总之,对于普通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做到综合目标控制达标,而不是纠结于某一个血糖标准,当然,对于具体诊断问题,我们可以和专业人士探讨探讨也无妨。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谣零零计划 健康明星计划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