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缘何初兴于幽燕?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迦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释迦牟尼。佛教在两汉之际从西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开始广泛传播。幽燕地处西来佛教的东端,空间距离较远,但佛教传入的时间最迟不晚于西晋时期(下面要说的蓟城西郊的灵泉寺,其建造年代可能更早)。
从北魏开始,幽燕就成为佛教兴盛之地,“当时北方佛法稍盛之地想为西北之凉与东北之燕”。
北魏初期,陇右凉州(今武威)与幽燕黄龙(江南称幽州为黄龙国)并列,两地已是佛教兴盛之地。
历史在寺庙里回荡
除了北魏太武帝首次灭佛(445-446),从北周到五代大约四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曾三次打击排斥佛教,幽州因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三次“法难”均未波及:
北周武帝灭佛(572-577),幽州远在北齐境;
唐武宗灭佛(842-845),幽州为藩镇割据之地未受影响;
五代周世宗灭佛(955),幽州已属契丹辽朝。
为躲避灾难,僧人大批涌入幽州,致使佛教在幽州地区持续兴盛。辽代以后,幽燕则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
佛寺风格演化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寺”原为中国古代官署建筑的名称,此后逐渐为佛教建筑所专用。
中国佛寺的建造,沿袭了传统的殿宇式建筑风格。木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结构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而斗拱则是抬梁式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构件。殿和宇有举架高低、规模大小之分,殿指高大的房屋建筑,宇则是一般的民居房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的建造十分普及,南朝仅都城建康地的佛寺就有五百余所,而北朝的寺院更多,北魏洛阳及其附近一带,寺院多达一千三百余所,北魏全境多达三万多所。
云冈石窟灵岩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的布局主要有塔庙型和宅院型两种形式,前者以塔为中心,以廊庑或院墙围成院落,信徒绕塔礼拜,这种形式源于印度;后者或仿官署而建,或由富豪官僚的宅邸改建而成(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受原有格局限制而不建塔),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虔诚信徒绕佛寺
隋唐时期的佛教更为昌盛,佛寺建造的数量和规模超过前代。这个时期,塔庙型和宅院型两类佛寺的布局形式逐渐融合,形成南塔北殿的基本格局;塔在寺院中已不占主要位置,而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具有中国传统宅的合院式特色。
宋代寺院建筑已定型,山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斋堂等,以南北为轴心而形成有序的组合完成了中国寺院建筑的程式化。
寺庙的屋檐
由于寺院建筑多为木构,加之从北朝至五代多次“灭佛”,北朝佛寺已荡然无存,隋唐佛寺留存至今的也很少,仅有唐代的两座佛殿,一座是南禅寺大殿,另一座是佛光寺大殿,都在今山西五台县。
幽燕北京都有哪些早期佛寺
佛教可能早在东汉就已传入幽州,蓟城西郊(今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的灵泉禅寺,据记载建于汉代,明代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沈榜编著《宛署杂记》云:“灵泉寺,在灵水村,起自汉代”。该寺原名瑞灵寺,明代重建,改为今名。
蓟城西郊(今门头沟)还有一处幽静峻峭的山峦,山间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被称为潭柘山,山腰古来有一座佛寺,据推测这座佛寺最初建造于西晋,始创于晋代华严法师,最初叫嘉福寺,人们常说这是北京最早的佛寺,民间流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谚语,这至少说明潭柘寺不仅十分古老,而且影响很大。潭柘山上的这座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称大万寿寺,清代称岫云禅寺,随其山名俗称潭柘寺。
潭柘寺
北魏时期,作为与凉州并列的两大佛教聚兴地之一,幽州的佛寺建造也十分兴盛。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几代在幽蓟之地均建有佛寺,如北魏的光林寺、木严寺、奉福寺、天开寺,东魏的尉使君寺,北周的佑圣元寺,北齐的大安寺等。
北朝佛寺全已毁,原址上可以看到的寺庙和佛塔均为后代重建,佛寺名称历代也有变化。如北魏的林光寺就是现在的天宁寺,佛塔为辽代所建。北朝幽州的佛寺早已无存,但石刻造像却有保存至今的遗迹,如今房山孔水洞的摩崖开龛造像和房山阁村山崖的释迦佛造像等。
形象最为鲜明生动的是一尊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的释迦牟尼造像,今存海淀区车儿营,这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单体石佛造像。造像身长1.65米,连座高2.2米,身后有圆形通体背光,身侧有胁侍菩萨(胁侍也称胁士,佛教语,指侍立在佛两侧的菩萨)。造像斜披袈装,袒露上身,衣褶线纹流畅;右手平举胸前,左手垂于膝下,结施无畏印(印契是释迦牟尼的五种手势,施无畏印的特征是一手屈臂上举,掌心向外,表示解除众生苦难。五种印契详元代居庸关云台浮雕佛像)。造像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具有印度犍陀罗艺术的风格。
海淀车耳营的北魏释迦摩尼佛
如此看来,连七环外的深山里、乡村中都有古老的寺庙、佛像,还能不说明北京是个佛系的城市么?
你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古老的寺庙么?留言,一起探究去。
关注庄主在北平,一起在文字里感受岁月。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