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帝位传承一直有“兄终弟及”的说法,那么通过本图来了解一下宋朝的帝位传承关系是不是这样呢?
建隆二年(961年),太祖赵匡胤遵母命,定立“金匮之盟”;
976年,太祖崩逝,遵“金匮之盟”,其弟赵光义即位;
太祖同胞弟赵廷美遭太宗迫害早逝,且太祖二子德昭、德芳,太宗二子赵元僖皆早逝,太祖长子被废,故传位于三子赵恒;
真宗前五子皆早逝,1010年5月幼子赵祯出生,是以真宗驾崩后,得承帝位;
仁宗三个儿子先后夭折,领养亲四叔家堂兄弟赵允让十三子为嗣;
英宗驾崩,传位于长子赵顼;
神宗赵顼五子早亡,六子赵煦依序继位;
赵煦无嗣早逝,按兄终弟及,神宗十一子赵佶即位;
徽宗赵佶沉迷于道教书画,禅位于长子赵桓;
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除徽宗九子赵构在外,其余太宗系宗室皆被虏。
徽宗九子赵构南迁,定都建康,史称南宋。
高宗绝嗣,领养太祖系后人赵昚、赵璩,最终禅位于赵昚;
孝宗长子早逝,次子仁弱,越位册立三子赵惇为嗣。
光宗赵惇长子早逝,传位于次子赵扩;
宁宗赵扩的九位王子全部早亡。孝宗赵昚其他子嗣皆以亡故,至此所有支脉子孙全部绝嗣,宁宗为续大统,收赵德昭系后人赵询、赵昀为嗣。
宁宗去世,权臣史弥远矫诏,立赵昀为嗣,是为宋理宗;
理宗三子皆亡,传位于其侄赵禥;
度宗赵禥前四子早亡,其嫡出六子得以承嗣。
元军南下,攻破临安,恭宗被俘,南宋朝廷开始流亡。
逃亡途中先后拥立度宗子赵昰、赵昺为帝。
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蹈海殉国,南宋灭亡。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6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