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研究甲骨文的学科叫古文字学(复旦大学以李学勤带头的比较厉害),后来甲古文演变成大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百科村推荐阅读:评书四大家都是谁?(原文链接:https://www./xiqu/3674.html)
因为在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未成体系,我们的学者把它称为“刻符”,又或者叫做“符号”。
文字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时间的演变慢慢形成的。我们大体的来说,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历小范围使用到大范围使用,之后或许出现强大的统一了文字,变成了通用。
好比,平湖庄桥坟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因为在当时小范围地区通用,那就是那个地区的文字。
即使是大家公认的甲骨文,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
之后,文字在经历了数以千年的“小范围”使用文字的阶段阶段以后。就会向“大范围使用”文章的方向发展的。
甲骨文成为中国文字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历史的理由,正是因为文字大范围使用的时代始于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约1300年时代。
本文来自“幻想症”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3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