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皮影上色
做好的皮影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冀东农村。那个年代,农村是低矮的土坯房、茅草屋,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生活贫乏、单调。
每到农闲或年节,本村和外村的皮影民间艺人总会聚在一起,搭起影台唱皮影。那是全村人的文化盛宴。
夜色中,在村委会门前的戏台上,锣鼓喧天。掐着嗓子唱出来的皮影唱腔,划破夜空,高亢嘹亮,在整个村庄上空回荡。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儿、老太太,坐在影台前,放下所有的烦忧;我们孩子们,时而在戏台底下打闹,时而攀爬到戏台上偷看,无比欢乐。
那时的皮影戏有《三娘教子》《五峰会》《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我是最忠实的戏迷,每场必到。皮影戏吸引了我的眼球,也牵动了我的心。
一场场耐人寻味的皮影戏,一幕幕精彩别致的人物造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一曲曲高亢有力、优美动听的唱腔,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至今仍印记在脑海里。
从小,我就爱上了皮影戏,更爱上了皮影人,也用心感悟皮影戏艺术的魅力,与皮影人也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每次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我总是在废弃的纸片上,用削铅笔的小刀雕刻影人,然后染上颜色。为给刀下的影人注入光泽与鲜活,还用鸡蛋清涂在雕刻的影人上。尽管出自于笨拙的小手,雕刻出来的影人形似神不似,也不会引起人们注目,但当我与小伙伴们一起在自家窗户做影幕玩耍影人时,觉得很好玩,也很开心。
作者(左一)教孩子表演皮影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文体局,得天独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我如沐春风。工作中我结识了丰润众多皮影老艺人,我向他们学习皮影雕刻艺术,拾起了我儿时最喜爱的皮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时候梦寐以求的电话、电视、楼房、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现代科技冲击着传统文化,传承了近千年的皮影艺术逐渐没落,观众越来越少。
我的师父张雅君,是皮影雕刻神刀大师,在唐山乃至全国皮影雕刻界享有盛誉。皮影电视剧《五峰会》中的影人就是出自我师父之手,她撰写了唐山皮影雕刻集大成著作《唐山皮影雕刻艺术》,对保护唐山皮影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雅君老师全家人雕刻皮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供应唐山乃至全国各地皮影剧团,应接不暇。随着各地皮影剧团的纷纷倒闭,她雕刻的皮影人,现在不是用来演出,而成了“艺术品”。张雅君老师的女儿徐艳梅,开办了一家皮影剧团,在乡下演出,为了皮影艺术苦苦支撑。
通过多年和师父学习,我的皮影制作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2017年,我正式向张雅君老师拜师。师父也非常高兴,她握着我的手说:“皮影这个老玩意不能丢,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啊。你有文化,你一定要想法儿把这古老艺术传承下去啊!”师父赤诚的话语印在了我的心里。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皮影雕刻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千年中华文化之魂传承下去。
党和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皮影是古老艺术,如何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青春?如何让这门古老艺术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服务于乡村?我想首先就是“传承”,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民间艺术,要让皮影雕刻艺术后继有人。其次是如何挖掘皮影雕刻艺术的经济价值,让皮影雕刻为乡村振兴创造经济价值。
皮影进校园活动
为此,我团结丰润皮影艺人,创办了“非遗传人面对面”志愿服务项目,在浭阳华府社区和区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非遗小课堂”,向孩子们传授皮影技艺,让传统文化遍地开花。我深入到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很多青年学生喜欢上了皮影雕刻艺术,迷上了皮影雕刻。2020年,我被评为丰润区“明星志愿者”;2021年,我被评为唐山市“最美志愿者”。
为了让皮影戏和新时代主题结合,2021年,我和皮影艺人们一起创作了反腐题材皮影戏《伸手必被捉》,还创作了潘家峪红色历史题材皮影戏《浴火重生》。其中《浴火重生》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主题皮影戏创作征集及云展演”活动中获“组织奖”。
皮影戏《伸手必被捉》成为丰润区纪委警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区党政机关演出。皮影戏《浴火重生》也广受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被皮影戏深深吸引。
怎么才能让皮影雕刻产生经济效益,帮助百姓增收?我带着自己雕刻的皮影参加了深圳文博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我的皮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有许多客商非常感兴趣。下一步,我将在潘家峪村开办皮影雕刻学习班,义务教授普通农村妇女、残疾人皮影雕刻艺术,批量手工生产皮影人,创建“皮影雕刻特色村”,皮影装裱好后,通过线上加线下的形式销售。
受我的影响,我的爱人和两个孩子也和我学习皮影制作,并把皮影作为全家共同的志趣,形成了和睦、尊敬、勤奋、快乐的家庭氛围。2017年,我家被社区评为“文明家庭”;2019年,被丰润区评为“最美家庭”和唐山市“党员干部最美家庭”;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最美家庭”。
鉴于我对皮影艺术的执着追求,2021年,我被选举为唐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唐山市共产党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建设,古老的皮影艺术会让我们的小康更有文化底蕴。我是小康社会的亲历者,我也会用好手中的刻刀,通过皮影艺术让我们的小康社会更精彩。
作者简介
周学军,男,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长,中级导游。长年从事文博及民间文艺研究工作,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唐山市丰润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唐山市工艺美术大师,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全国皮影雕刻大赛“金刀奖”,中国第七届文化遗产守护者年度杰出人物提名奖。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3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