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应该是陈素真。豫剧的名旦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说四大名旦的,有说五大名旦的,也有说六大名旦的。
其中1956年河南届戏曲大会形成的四大名旦为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
这是经过多方研究,给出的排名。
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代女演员,13岁就开始收徒,并首创豫剧的流派(陈派)艺术,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被观众和戏曲界誉为豫剧一代宗师、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豫剧三鼎甲之首、豫剧大王等。
不赞成拿豫剧五大名旦排序问题来搬弄是非,挑起无谓的争论,其结果除了无根据的口水战外,社会效果也不会好,弄不好还会在争论中言语伤及已经去世的老艺术家们。大家应该知道,当年评出的豫剧五大名旦,并未按照一二三四五顺序排序,即使有时候排了顺序也是按姓氏拼音字母,说明就不存在哪个是第二问题。五大名旦都是从苦中走来,酷爱豫剧艺术,经过千辛万苦,潜心钻研,多少实践,多少付出,才成长起来的豫剧之花,都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不要根据个人喜好,口出恶言,诋毁她们其中任何一位老艺术家,否则,良心应受到谴责。什么论艺术应是谁谁,论跟形势应是谁……一派胡言,是对五大名旦的人格侮辱。常香玉不是靠搞政治起家的,艺术也不是虚有其名,更不是捐飞机捐来的!奉劝那些不知深浅的人,留点口德,别做缺德事,不要信口开河,这对于已经去世的老艺术家很不公平,自己摸摸良心也会觉得不安。
1956年河南届戏曲大会形成的四大名旦为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
1957年年末陈素真被打成右派被迫而离开舞台。
1959年河南第二届戏曲大会陈素真因为右派问题没能参加,出现了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1980年豫剧汇演后,陈素真、常香玉始终未定,一部分称:陈、常、崔、马、阎,一部分称:常、陈、崔、马、阎。
1994年3月,陈素真逝世,4月颁发中国豫剧名旦勋功章,顺序成了常、陈、崔、马、阎(主办方表示,按姓氏拼音排名)。
2000年,加上桑振君,(取消姓氏拼音顺序),按成名顺序: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豫剧又称靠山吼,河南梆子,有着三百年的历史,受众群体达一亿人,在宝岛台湾,祖国边陲都有专业的豫剧团体。在历史长河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豫剧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表演艺术大家。为大家所熟知的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唐喜成,李斯忠,牛得草等。俗话说听戏听旦角,旦角艺术更为被老百姓接受。我比较喜欢豫剧的母调祥符调。自然而然陈派,阎派,桑派是我喜欢的流派。当然说起谁能排位,我敢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观点是推荐陈素真先生,理由如下:她是豫剧位女演员,并且是豫剧母调的传承人,她的流派传播很广,弟子也很,代表剧目很多,影响深远,是樊派戏曲的传播者。当然这并不与我喜欢其他流派相矛盾。我喜欢桑派的打金枝,喜欢常派的白蛇传,喜欢阎派的秦雪梅,崔派的秦香莲,马派的花枪缘,唐派的三哭殿,牛派的七品县。在观众心中也许这些老艺术家们无法排个名次,也许并列更能突显百姓的情怀吧。
豫剧五大名旦到底谁是名?我一个老戏迷看到这个问题就忍不住笑了。
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是什么行业,对于那些代表人物的排名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至于说到豫剧五大名旦,那也是有些说法的,这就是官方的排名,还有就是民间观众之间的各自不同的认知。
如果仅仅只是说官方的论定,那就很简单了。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就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豫剧流派汇演,那一次汇演就是为五大名旦定名排位的。
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这就是当时在官方报纸《河南日报》上公开的排名顺序,也就成了后来的“常陈崔马闫”这一叫法的滥觞所出。即使是后来有人也在为桑振君鸣不平,称豫剧应该有六大名派,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只是知道豫剧五大名旦。虽有些遗憾,也是无可奈何了——不过现在桑派艺术因为有了苗文华的突出表现,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至于五大名旦的之争,主要还是存在于常派,陈派这两个流派的拥趸者之间的分歧所在。
事实上,这种争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存在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月平息。
据《常香玉回忆录》所记载,当年常香玉,陈素真的排名就一直在彼此的粉丝们之间争论不休,他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曾经是豫剧界很热闹的一个现象。
就是在今天,我也经常看到常派,陈派戏迷之间的针锋相对,这个问题估计是不会有一个结果吧。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戏迷,没有资格为这些艺术家排名,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陈派艺术,特别是被称为“豫剧苦菜花”的关灵凤老师的戏我情有独钟,她的《三上轿》令我神往不已。当然常香玉老师的戏我也经常听,还有崔派,马派,阎派的戏也都是豫剧艺术的瑰宝。
其实,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不是排名第几而是看他(她)的剧目能不能在舞台上经久不衰,深受观众的喜欢。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在河南梆子戏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是中国大地方剧种,这么多年来,豫剧跟随各种演出团体走出国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欣赏起这门传统艺术。如今豫剧这门传统艺术已经成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被文化部收编。平时说到豫剧,很多观众都会想起豫剧五大名旦,不知道豫剧五大名旦位是谁?
豫剧五大名旦位是谁
对于豫剧五大名旦位是谁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讨论,有人说豫剧四大名旦,也有人说六大名旦的,不过对于位的位置,倒是没有太多的异议。豫剧名旦位就是陈素真,她被称作豫剧皇后。1956年,河南举行了届戏曲大会,当时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与阎立品成为四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都有谁
1980年豫剧流派会形成了五大名旦,崔兰田加入其中,成为第五大名旦。2000年,出现了豫剧名旦六大家提案,桑振君加入其中,成为六大名旦之一。由于三次排名的人数不同,所以网上议论纷纷,不论是四大名旦、五大名旦还是六大名旦,陈素真都是当之无愧的豫剧皇后。陈素真8岁开始学习豫剧,10岁就开始登台演出,是豫剧代女演员,13岁陈素真就开始收徒,开创了陈派,深受大众喜爱。
豫剧五大名旦谁最厉害
豫剧五大名旦位是谁?陈素真当之无愧,她被观众称作河南梅兰芳,是豫剧一代宗师。陈素真成名极早,是几大花旦中,经验最丰富、成名最早的一位,而且从舞台上的演出来看,陈素真不仅边唱边跳,还集念、做、打、舞于一身,是当之无愧的豫剧女神,位于六大名旦之首。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一句一个喷口,吐字清晰,热情奔放,而且面部表情丰富;王素君老师说:常老师五音俱全,确实声音不喊不炸,有时欢快活泼,有时振奋人心,得劲!陈素真唱念做舞表,样样出彩,唱腔古朴典雅,韵味悠长,格调新颖,自创了扇子功、辫子功、花样繁多的水袖功,巧妙的运用戏曲中,起画龙点睛之用;新凤霞老师说:素真姐唱腔韵味足,的确声音与乐队结合的非常完美,像一样陈年老酒那样越品越有味,好听!二人各有千秋,陈素真老师略胜一筹!
豫剧过去叫河南梆子,我小时候还这么叫。至于五大名旦还是六大名旦都有出处,但成名最早的是陈素贞,当时称为皇后和大王。民国时期就有定论,陈素贞是河南梆子个流派陈门的创立者,陈素贞是豫剧三鼎甲之首(东常西陈中南桑即陈素贞常香玉桑振君)四大名旦之首(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王润枝。王润枝吸毒死后,1938年常香玉才补列入,建国后四大名旦是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所以陈素贞在豫剧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她们各代表河南梆子的一种地区调,如豫东豫西第,都在河南陕西山东甚至津京有很大影响。这六位不全是河南人,我记得陈素贞是陕西人,她们还有山东籍的。至于谁是?这和京剧四大名旦不太一样,梅兰芳由于艺术风格人品政治等原因自是魁首,余下三位谁占二三四也无定论,有说梅尚程荀的,有说梅程荀尙的,按影响梅为一过去荀为二现在程为二了。豫剧陈素贞资格最老但政治上不如意误打为右派,又多年落在天津和河北,嗓子后来又坏了,影响力就小了。常香玉政治上進步影响力超过陈素贞,可是舞台时间最长的是马金凤。阎立品和桑振君偏偶一方影响力小一些,可是艺术水平高。所以我认为这六位全在世时都没评过谁是老大,现在只有马金凤一位还在,评老大还有意思吗?如果非要评,历史上看是陈素贞,现在应该是马金凤!
我来说一下自己对豫剧老一辈开宗立派的几位名旦,哪个排在,我分析完了,自己就明白了。
豫剧5大名旦要从河南豫剧80汇演说起:
河南豫剧80汇演时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都被邀请来参加,当时常香玉的《白蛇传 断桥》、陈素真的《宇宙锋 装疯》、崔兰田的《桃花庵 盘姑》、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 出征》、阎立品的《秦雪梅 吊孝》。
当时桑振君也应邀从邯郸来到郑州,借郑州市豫剧团的班底排了《姐妹告状 对绣鞋》,但由于当时一个领导不同意桑振君参加汇报演出,最后形成了豫剧5大名旦的结果。后来在河南省给桑振君举办的艺术研讨会时,对豫剧名旦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河南豫剧5大名旦上加上了桑振君,形成了河南豫剧名旦六大家,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我从她们的年龄排列一下分别说明:
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生,是豫剧个女演员,她的艺术风格我用一个字:“美”来形容。她开创了豫剧舞蹈话表演的先河,表演细腻雅致,她的穿衣功、扇子功、辫子功、水袖功都堪称一绝。代表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三拂袖》、《女贞花》、《涤耻血》、《刘金蝉》等。
常香玉
常香玉1922年生,表演热情奔放、吐字清晰。她曾经带领香玉剧社全国演出,利用演出收入捐献一架飞机支持抗美援朝,被成为“爱国艺人”,她领衔主演的《花木兰》是豫剧的部电影,为激励年轻演员,自己筹资成立“香玉杯”演员大赛,2004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红娘》、《断桥》、《大祭桩》、《五世请缨》、《破洪州》、《人欢马叫》、《柳河湾》等。
马金凤
马金凤1922年出生,是豫剧的常青树,唱腔表演特点是“脆”,她开创了豫剧的一个行当:帅旦。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对花枪》、《花打朝》、《杨八姐游春》、《窦娥冤》等。
阎立品
阎立品1922年生,她的表演风格一个字:“媚”。妩媚,主演闺门旦,表演风格:七分神韵、三分造型、重神展姿、造姿展没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秦雪梅》、《蝴蝶杯》、《盘夫索夫》、《碧玉簪》、《西厢记》等。
崔兰田
崔兰田1926年生,唱腔特点是韵味醇厚,主演青衣戏,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人物形象,有豫剧悲旦之称。代表剧目:《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等。
桑振君
桑振君生于1928年,唱腔特点一个紫:“妙”。她盛年从事豫剧教育工作,加上唱腔难度大,一度被埋没,因为她徒弟苗文华天资聪慧,完全继承了桑派的艺术风格,一度把桑派重新带到了观众面前。代表作《白莲花》、《打金枝》、《八件衣》、《桃花庵》等。
我就分析到这里,你们心中的豫剧名旦出来了没有?
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需要补充的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共同交流。
我觉得这个问题题主提的不咋的。是有意掀起陈派,常派两大戏迷之间再次口水战,这样的问题我想以后不要再提。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六大名旦各有所长,都是不可多得瑰宝。试问大家你能把玫瑰和牡丹芍药一起评美吗。对艺术追求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欣赏艺术的境界也不同。
再说了关于排名就是所谓的官方不是也没有统一口径,是不是走马灯换着。
假如你要是真让我说说我的见解,那我就瞎胡聊聊我的愚见。(我不按什么顺序,只是从我接触的说起。)
常大师的戏我只听过一次,是在老家电影院里。我记得那时是村子里包场挤得过道里都挤满,但是好多人听了后都……但是我这个爱戏如痴的觉得还是挺不错的。说实话常派那么多弟子在剧院我还真的没有听过,电视上网上都是经过音效处理的我就只是听听而已。
马金凤大师,八十年代我也听过。说实话我也挺喜欢的。她的弟子我也没有真正听过。
陈派,老先生的戏我无缘看到。只能在网上看那几段。不过我有幸见过吴碧波先生(听过她的下山)关灵凤大师说实话我崇拜她是从我上学开始。在收音机里听到他的故事。我一直把她做为我的偶像。有幸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开封听了一场三上轿,说真的那是我最激动的一次。我记得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第二次就是在九十年代初在我老家县城,我是骑车跑了四十多里地,遗憾的是那天她身体不舒服,没有出场,只是最后清唱了两段,当我看见她时我又激动的哭了。说实话我喜欢陈派崇拜陈派真正崇拜的是关老。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3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