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移民火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火星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星球,只是,火星的地表之下究竟有什么?
根据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成果,基于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火星车着陆区表面约10米厚的风化层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其形成或与大约35亿-32亿年以来的多期次水活动相关。
在该区域火表以下0-80米没有发现存在液态水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
2021年5月15日,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开启巡视探测工作。
基于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区巡视103天、行进约1171米获得的低频雷达数据,研究人员绘制出了着陆区浅表80米之上的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并分析了地层物质性质信息。
祝融着陆区地质地貌图
他们发现,该区域约10米厚的火壤层之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
套层序位于地下约10-30米,含有较多石块,并随深度逐渐增大。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凌解释说,距今大约16亿年以来的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可能导致了这一套向上变细沉积层序的形成。
第二套层序位于地下约30-80米,石块更大,分布更为杂乱,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表改造事件。
基于前人的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推测,这次改造事件可能发生在距今35亿-32亿年前,与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大型洪水活动有关。
此外,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测乌托邦平原南部现今是否存在地下水和/或冰。
结果,低频雷达成像结果排除了巡视路径下方0-80米深度范围内有富水层的可能性。
热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表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地下100米之内,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难以稳定存在。
不过,目前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4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