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原文)

您好,今日小编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原文,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苏东坡和佛印是怎么认识的,他们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3、苏东坡是一个自北宋年间起,名气就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关于苏东坡的生平事迹,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以及在官场黯淡的仕途。

4、其实除了上述这两个特征以外,苏东坡还是一个爱好交朋友的人,虽然他在官场上逃不开被贬的命运,但他生性乐观而豪放的性格,却让他在被贬的旅途中交了不少的朋友。

5、在苏东坡众多的朋友故交中,有一个叫佛印的和尚,是在他被贬瓜州的时候结识的,佛印和尚在佛学方面的慧根非常突出,因此他在当地的名气可谓是如雷贯耳。

6、在当时的学风背景下,士人们崇尚的都是儒学,或者是跟儒学同属一支的理学,而苏东坡与一般的士人不同,他在学习儒学的时候,还对道家以及佛家的学问感兴趣。

7、因听闻佛印在本地名气很大,且对佛法的参悟非常厉害,于是大文豪苏东坡便去到佛印所在的金山寺,一睹他的英容。

8、苏东坡第一次见到佛印的时候,只见佛印是一个样貌憨态可掬的胖和尚形象,全然没有得道高僧的超脱气质,于是苏东坡对外界传言的佛印修为很高,感到半信半疑。

9、在和佛印交谈的时候,苏东坡从天子讲到百官,从治国讲到齐家,佛印只是静静地听着,始终一言不发。

10、佛印的一声不吭令苏东坡越发瞧他不起,苏东坡打心里将佛印视为一个浪得虚名的和尚。

11、后来他们谈论的话题转移到了佛法上,佛印问苏东坡他在苏东坡心里是一个怎样的人,苏东坡一向直言不讳,也不屑于说一些奉承的话,于是就跟佛印坦白,直言在苏东坡面前佛印就是一个没有真本事的骗子。

12、听了苏东坡的评价之后,佛印只是笑了笑不作任何回答。

13、苏东坡见佛印不反驳,以为他是默认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有些得意地反问佛印,在佛印眼中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

14、佛印对苏东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称苏东坡为学士,认为苏学士是一个很有学问又有修养的人,佛印自愧不如。

15、此后苏东坡和佛印的往来非常的密切,一来佛印颇有学问,彼此可以进行学术上的切磋,二来彼此性格合得来,佛印虽是和尚但却酒肉通吃,在性格上和苏东坡一样不拘小节,于是他们成为了彼此的挚友。

16、关于佛印和苏东坡这对活宝的故事,坊间一直广为流传。

此文章到此结束,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73943.html

上一篇 2022-12-17 15:00:19
下一篇 2022-12-17 14:54:14

相关推荐

  • 麦琪的礼物原文英文版,麦琪的礼物原文中文版

    《麦琪的礼物》原文如下: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这些铜子儿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躁红了。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

    2022-10-21 05:18:03
    266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原文(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意思)

    《美人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开头假设自己(第一人称)受诽谤,引出下文自己不好色,而且用古代圣贤作衬托,重点写赴梁途中的艳遇,再次突出自己不好色,从而表现作者坚守高洁品格的思想。全赋语言清丽华妙,调动多种感官来完成对美女的铺写,在艺术手法上

    2023-05-18 14:59:19
    332
  • 子产论政宽猛主要内容(子产论为政原文及翻译)(子产论政宽猛的为政观点)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xin)死焉。水懦弱,民狎(xi)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1、子产: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 。郑穆公之孙,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

    2023-05-16 00:27:28
    317
  • 唐太宗论止盗的翻译(资治通鉴唐太宗论止盗)

    古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⑤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

    2023-05-18 01:25:2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