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庐山的古诗词句(描写四月庐山的古诗词句)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第三句又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第四句,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这首诗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6027.html

上一篇 2023-04-11 20:24:35
下一篇 2023-04-13 18:09:34

相关推荐

  • 简单概括苏轼的一生的情感(简单概括苏轼的一生50字)

    苏氏家族的希望 1036年12月19日的这一天,对民众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对蜀地眉州的眉山县山沟里居住的苏氏家族来说,举家上下一片欢腾,这家的男主人苏洵和妻子程夫人喜悦程度要高出别人多倍。今天出生的孩子,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前三个夭折了,四娃为女。)男主人不曾想到,

    2023-05-15 09:51:46
    172
  • 海棠送苏轼古诗(海棠 苏轼 古诗视频)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

    2023-04-26 12:29:01
    297
  • 古诗中秋月苏轼(古诗中秋月苏轼带拼音暮云)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

    2023-04-08 12:08:46
    324
  • 定风波苏轼赏析(定风波苏轼拼音)

    您好,今日小编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定风波苏轼拼音,定风波苏轼赏析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宋词鉴赏——定 风 波(苏 轼)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3、已而遂晴,故作此。4、 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3-01-22 20:21:10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