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午时三刻’和‘三更半夜’相信很多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因为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来代表特定的时间,比如一些古代的电视剧和古代是书籍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两个成语,那么这两个成语在古代的时候分别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呢?
午时三刻午时三刻
既然这两个词在古代的时候属于特定的时间段,那么就要知道古代时候对于时间是如何区分的,古代时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zǐ)时、丑(chǒu)时、寅(yín)时、卯(mǎo)时、辰(chén)时、巳(sì)时、午(wǔ)时、未(wèi)时、申(shēn)时、酉(yǒu)时、戌(xū)时、亥(hài)时。而相对现在的时间分别是,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到17点;酉时:17点到19点;戌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那么就可以看出午时的时间段在11点到13点。
而‘刻’通常用‘漏刻’来计时,这种用来计时的工具叫漏壶。漏壶就是在壶底部钻一个孔,然后壶中会带有一个特定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一滴一滴往下漏,一天刚好漏完特定刻度的水。而古代时候通常把一个时辰分为八个时刻,那么就可以看出一刻指的就是15分钟,然后结合上面的时辰就可以推断出午时三刻指的就是11点45的这个时间段。
三更半夜
古代时候通常把一夜分为五个时间段,而每个时间段都是更夫通过打更来报时,五个时间段分别是,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一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19:00--21:00,二更对应的时间是晚上的21:--23:00,三更对应的时间是23:00--1:00,四更对应的是01:00--03:00,五更对应的时间是03:00--05:00,那么也就能看出半夜三更指的就是晚上的23:00以后。
古时候每个时间段的打更声音也都不一样,一更的时候通常是一快一慢地打三次,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该休息了,二更的时候通常是连续敲打好几次,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和小心火烛,三更的时间通常是一次慢两次快的打三下,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夜间要注意防火和防盗,四更的时候通常是一次慢快两次慢打四下,目的是为个提醒人们深夜了尽早休息,五更时候通常是一次慢三次快的打四下,目的是提醒人们天快要亮了。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