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住店很常见,打尖到底是何意?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说我们不能够回到古代的生活,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一些考古来还原古代人们的生活,而一些古装片中,其实也可以看到古代人们生活的一些画面 。
而我们看古装片的时候,如果路过客栈的话,那么经常会有小二问这样的话“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而一般顾客都是说要住店,基本上没有说要打尖的。住店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其实就是现在的住酒店。但是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打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吃饭休息的意思。按照清代福格《听雨丛谈》中“打尖”条目的记载来看,当时清代人在出门远行的时候,就会在路途中找一家饭店吃饭,也就是古代人称的“打尖”。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起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呢?难道打圆就不可以吗?我们根据《翠华寻幸》中的记载,说打尖之意,应当是从“打火”而来的,因为当时人们还习惯于将午饭称呼为“中火”。所以打尖应该是打火才对,可能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错误,才有了打尖。
我们再来看看打火到底是怎么来的,在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的字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火就像是如今的一个班,就是大家凑到一起,就是同一个“火”的。而之后的“伙伴”,也是慢慢演变过来的。至于做饭为何要说是打火,其实最早的火石打火机,就是在用力拨动钢轮之下,通过与火石之间的摩擦产生出火花,也就是说,想要产生火花的话,那么还是需要经过反复敲打,最后才能形成火花。
另外《水浒传》中就出现了数次“打火”,比如吴用和李逵两个人去北京,走了四五天,每天晚上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也就是第二天一早吃饱了上路。而且马致远在《黄梁梦》中的叙述:“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马致远在这里可以说是准确无误的表明了,打火与做饭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打尖其实就是打火演变过来的,也可以说是因为误会而产生的。
至于打火这个词语在什么时候变成打尖的,那么就有些难以弄清楚了。在清代文人李汝珍所创作的《镜花缘》里,就已经出现了“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闻是上等过客,必杀鸡宰鸭”的描写,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打尖这个词语。现在“打尖”这个说法推广至全国,早已深入人心,便不做纠正,这也叫做错有错着吧,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有“打尖”这个词语了。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