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分值50分,字数要求一般为800-1000字左右。从历年的考情可以看出,命题人一般会命制一段材料,这段材料的呈现方式可能是一则小故事,也可能是名人名言等,并且多数具有启发性。写作的题目要求也主要是围绕材料展开,让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蕴含的道理或者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谈谈如何将相关的教育理念或者道理落实于教育实践。
二、议论文介绍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总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怎样来证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了使考生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小论文的写作方法,中公教育把议论文写作分为审题立意、结构布局、拟写标题、开头写作、主体部分、结尾写作等环节来进行详细讲解。本篇文章重点介绍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详解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1.贴切、2.健康、3.集中、4.新颖。
四、立意的基本方法 1.关键词分析法 找关键词 找逻辑关系 解析关键词涵义 确定立意示例1:作答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启迪。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立意具体思路:(1)找关键词:鲜花;肥沃;欣赏;绽放
(2)找逻辑关系:没有优越的条件,鲜花也要绽放
(3)解析关键词的含义:①鲜花-梦想;事业②肥沃、欣赏-困难;挫折③绽放-坚持;自信
(4)立意: 逆境也能成长,也有收获 不畏艰难让梦想绽放 2、主体分析法 抓主体(主人公) 找做法(具体行为) 找结果(目的) 引申义(确定立意)示例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重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些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面对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打断来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立意具体思路: 1.抓主体:张伯苓2.找做法:与同学共同戒烟
3.找结果:教育学生 4.引申义:要想教育好学生,自己要首先做好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小提示:积累张伯苓的故事作为写作素材
根据关键词法和主体题分析法便可以确定文章立意,保障不跑题,进而可以开始构思文章结构,希望大家对这两种方法加深理解,熟练掌握。
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8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