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通信行程卡带星将成为历史。
据工信部29日消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上述消息发布半小时之后的15时30分,平台上国际机票瞬时搜索量翻倍,达到近两年以来搜索量更高峰。同时,平台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车票搜索量上涨最多达到1.5倍。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于2020年3月13日推出实施。它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的行程查询服务。其中,显示信息包括:用户加密手机号、行程信息更新时间、色卡、用户过往14天内所有到访过的(地区)和连续停留超过4小时的国内城市。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行程卡最新版使用指南,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显示到访的省市(国内)、和地区(国际),一共分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卡片。现在国内所有城市均显示绿卡,包括港澳台地区。海外和地区显示黄卡,目前暂无红卡和橙卡。
两年多以来,通信行程卡和健康码已成为居民出行、购买车票和机票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当通信行程卡持有人所在城市存在疫情,且存在着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地区时,行程卡并不会变色,但会用“星号”来标志。换言之,带“星号”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与此同时,虽然带“星号”的绿色行程卡基本上不会影响出行,但这类人群仍被鼓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前往中高危地区。
“通信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进入2.0阶段,‘数字战疫’发挥重大作用。” 工信部曾于今年年初在官方微信公号“工信微报”中对于通信行程码的抗疫作用予以肯定。
根据工信部在上述通报中介绍,全力推进通信大数据平台2.0升级,充分发挥区域协查牵头作用,时间分析下发各类区域协查数据6700万余条,助力打赢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阻击战。优化升级“通信行程卡”服务,累计查询超250亿次,极大便利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
据多地市民反映,北京、上海等仍有中高风险区的城市,目前的居民通信行程卡已经摘星。
但摘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浪”,而是防控标准统一、提高各地执行效率的一种手段。
此前,通信行程卡带“星”是否影响出行、是否会被目的地隔离,需进一步核实该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
根据28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将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
其中,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这意味着,在通信行程卡摘“星”之后,中高风险区居民出行,仍需遵循全国统一的防控要求和出行限制。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rd/1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