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获得者张会给小记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新京报记者 戚厚磊 摄
抵御寒冷、抵抗压力,奥运讲述圆梦之路 “体育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竞技成绩,它改变了我整个人生道路。”在新京报小记者活动的现场,张会回顾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10岁时,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的张会开始接触滑冰这项运动。冬天,东北室外温度低,为了练习滑冰,张会常穿着运动连体衣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训练。有时候一不小心,她会直接摔在厚厚的雪堆上。寒冷、辛苦,是她对那段训练时光的印象。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下,最初二、三十人的训练队伍,到最后仅剩下张会一个女孩。 2000年,12岁的张会选择离开家人,独自到哈尔滨市的体校就读,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张会坦言,对于当时年仅12岁的自己来说,学会生活自理、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完成训练任务等都是很大的挑战,年幼的她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克服所有的困难。 “因为全中国、全世界不是我一个人在训练这个项目,是喜欢的人都在努力,所以从小就要给自己设立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阶段追赶、超过身边的队友。”张会说道。 2002年,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夺冠,实现中国冬奥会“零的突破”。首金的诞生让张会有了更高的目标,同年,她选择从原先的速度滑冰项目改为短道速滑项目,“在2002年到2004年,那两年我特别刻苦和努力,别人训练的时候我也跟着训练,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也在训练。”2008年,张会正式入选队。 经过两年的艰苦训练,在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的接力比赛上,张会与队友王濛、周洋、孙琳琳一同夺得了,并打破了世界纪录,打破了韩国在这个项目上长达16年的垄断。“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那一代运动员的人,这些不求回报的付出帮助我们走到了全世界更高的领奖台。”张会说道。 在张会看来,体育给她带来的不仅是竞技成绩,还教会她在面对困难、压力的时候,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并重新树立信心。 退役后的张会一直没有离开过她热爱的冰雪体育运动。她曾执教于短道速滑队,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担任护旗手。目前,她在北京成立了速度之星冰雪轮滑俱乐部,希望给更多青少年搭建平台,并通过自身影响力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 现场展示、冰刀鞋等,鼓励小记者参与冰雪运动 获得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时有怎样的感受?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有什么区别?在练习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在交流环节中,新京报小记者频频举手提问,张会也耐心地为小记者们答疑。 在活动现场,张会还向小记者们展示自己的冰刀鞋、手套、头盔、连身服、等。同时,她还从场地大小、比赛人数、器材等方面,为学生们科普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之间的区别。 除了普及冰雪知识,张会还鼓励小记者们积极参与冰雪运动,“有好的身体才能有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努力学习、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大家了解到更多冰雪项目,也有自己比较喜欢的冰雪运动员。她希望以此为契机,鼓励小记者们了解并参与冰雪运动,体会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 张会表示,自己运动生涯走得顺利的原因主要是坚持与努力。“职业体育运动员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成绩。在座所有的同学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张会说道。 新京报记者 吴苹苹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ty/3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