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卷”越高,考研就越不能在问题上套上“模子” 2022年全国考研人数达到457万人,连续7年保持较高增长趋势。 在激烈的竞争下,应试学习的“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半月谈》表示,研究生教育在满足部分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使部分学生陷入低效竞争,给高校招生带来新问题。 一位高中教师认为研究生应试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培训机构全方位‘武装’下,考生笔试分数越来越高,但招考起来,专业素养提升不大。 ” 应试学习化、应试化后,围绕应试学习将掀起一股训练热潮。 这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科类训练热潮逻辑相同。 治理研究生教育热潮,除要加强对研究生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治理“保过”等虚假宣传、教师不正当使用等乱象外,还要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高研究生初试命题质量,完善面试,加大研究生改革豁免力度 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研究生教育市场规模已超过11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多家市场机构预计,2024年研究生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很多原本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研修的机构也希望入场变革,分一杯羹进行研究生研修。 研究生培训对公共科目培训、学校命题科目培训、面试培训等培训需求更为细致,但其本质与高考培训一样,是如何提高考试分数。 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研究生教育热,一定会进一步加剧研究生应试化和研究生内卷,增加研究生教育费用。 另外,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具体运作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例如,一些机构发布虚假宣传“保过班”; 一些机构聘用高中教师进行自我命题科目和面试培训,也有机构声称为了完成研究生面试有内部关系。 对于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这些困惑,当然需要加强监管。 要严格监管研究生教育机构教师使用、广告营销、收费等,以维护考生权益,防止研究生教育利益输送影响招生公平公正。 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命题改革和招生改革,让应试教育机构难以以应试思路训练学生,从根本上遏制应试化。 研究生教育往往有“型”,这是因为研究生命题有其“型”,研究生教育机构组织专家研究命题的“型”。 因此,机构不能通过应试培训方式提高应试分数,必须进行命题改革,提出综合创新主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特别是面试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学术潜能、综合素质,面试问题要注重开放性、互动性,不能有所谓标准答案。 命题改革并不能全部解决应试问题,不管怎么进行命题改革,培训机构都会“解读”。 要逆转考研应试化,必须推进招生改革。 为了应试学习根据初试成绩划定线和学校复试线,我国许多院系围绕应试科目组织教学。 非研究生课程边缘化问题,严重影响本科教育质量,也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 学校和学生重视完整的本科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必须加大免改革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查制度。 研究生豁免制度符合研究生招生改革方向,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读期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学术潜能。 然而,一些考生质疑豁免制度使普通高校学生报考更难,也与豁免制度主要针对少数重点高校有关。 从长远看,我国可以推行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批制度,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学科专业水平考试,允许学生自主申请多所大学、专业,让招生院校结合统一学科考试成绩、本科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学校面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可以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考研和考研摆脱应试化、功利化。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yl/2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