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尾开始,不少手机都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包括但不限于OPPO、vivo、索尼、黑鲨、nubia等。相较于PC端已经成熟的“水冷”,这个“液冷”似乎更加玄乎——从字面上理解,是不是真的有液体在手机里流动?
首先要说的是,这是炒冷饭,这项技术在手机中早已经出现过,如今也并没有质的提升——铜管液冷散热的祖师爷是NECMediasXN-06E(手机业务已倒闭),爸爸级的是各位熟悉的诺基亚Lumia950。但众所周知,Lumia950的散热控制做得并不好……值得一提的是,索尼XperiaZ2当年也悄悄使用了该技术,但没有做太多宣传。
那么“液冷”怎么回事?似乎看拆机大家都是一根铜管啊?
通常情况下,流体(气体或液体)的热对流效率是要高于固体的热传导效率的,这就是液冷出现的最根本原因:用冷却液的热对流取代热传导,从而加速热量交换过程。什么?强迫对流?不好意思,手机里的空间不允许你这么玩。
铜管内的液体在热源端被加热,甚至发生相变(铜管内液体气化,未证实,至今比较怀疑能否发生),在热管内形成热对流,到散热端冷却后流回热源,如此往复,达到加速热传递的目的。另有一种说法是通过铜管内的离子
热管可以加速热传递是真的,但加速的程度取决于对流速度,在没法装入水泵的手机里,对流速度除了要靠液体本身外,跟热管的截面积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稍微正常一点的热管都是圆管装的,但嫁接到手机里,只能敲扁——效率相对于圆管而言大幅度降低。
总而言之,目前大多数手机内部采用的“液冷散热”可以直接理解成聊胜于无,该压不住的时候依旧压不住,吹得再好,散热效率不高(跟某蛇笔记本电脑一样一样的)。目前散热技术与电池技术一样出现瓶颈,有些厂商是拓展机内空间、有些厂商是外置一个小风扇……
本文来自“幻想症”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