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为什么朝下掉电快

前两年,苏宁旗下的苏宁快修,发布了手机服务大数据报告。以苏宁快修全年440000个维修订单为样本,数据显示,更换电池与手机换屏两大项目,成为频次最高的两大维修项目,占比分别为47%与34%。

智能手机维修的两大痛点,一部分在当下得到了缓和。近年来,随着手机电池容量的不断升级,以及快充技术的不断普及,电池续航问题逐渐被稀释了,渐渐只留下似乎永不可调和的手机碎屏问题。

手机屏幕为何如此脆弱?根据SquareTrade前几年公布的研究,2017年,美国人打碎了超过5000万台手机的屏幕,仅在维修破损的手机屏幕上便花费了34亿美元。

美国平均每小时有5700台智能手机屏幕受损,85%的美国手机用户会使用保护套,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大约30%的美国人在戴保护套的情况下发生屏幕破损。

美国2017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1.78亿台,中国是4.4亿台,大约为前者的2.5倍。

抛开存量市场,结合美国市场数据,粗暴估计,中国每年在维修破损手机屏幕上可能要花85亿美元以上。

只要三星、京东方们一天没有研发出金属或塑胶屏幕,手机的碎屏之路就还没有尽头。

为何受伤的总是屏幕?为何每次你的手机摔到地上时,总是屏幕朝下?这不是人品问题,其实是科学。

英国物理学家及阿斯顿大学客座教授RobertMatthews用理论解释了手机碎屏的原理。

每当你脱手令手机以自由落体状态摔向地面时,你的手作用在手机上的各种力,便决定了手机旋转的速度。

这些作用在手机上的力,用公式表示为:

“L”代表的是智能手机的长度,g是重力加速度,P=2δ/L代表的是“悬置参数”,δ是悬置距离,和θ是智能手机开始摔落时的角度。(他在说什么?)

完全看不懂?没事,该公式证明的最终结论就是:

一台手机无法在和手机失去接触后,获得足够快的旋转速度,使其能在落地时屏幕向上。

不是你运气不好,是你根本跑不了,这是命运。

屏幕越做越大,维修价格高企随着技术的革新,手机屏幕越做越大,分辨率也越来越高。

外国一家移动游戏开发商PocketGems曾做过一项调查,无论是iOS还是安卓系统,屏幕分辨率越高,玩家在游戏上的花费也越高。

安卓用户中,高分辨率屏幕的用户,其在游戏上的花费是低分辨率屏幕用户的近10倍。在iOS用户中,这个数据则为4倍。

大屏时代啊,屏幕越做越细腻,但依然如此脆弱,只要它是发光二极管,就还是会碎。

谁能解决这个矛盾呢?暂时没有!

那换屏咯?换屏行不行?下面是一部分国产机子的官方换屏价格,感受一下,换屏价格大约占到手机原价的1/3-1/4左右。

这又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啊,屏幕是手机的门面,碎屏后不换,影响太大了。

但换吧,官方的价格太逆天,几乎要搭进去1/4的钱,这大概是半年后手机会跌掉的价格,可怕的摩尔定律,可怕的智能手机保值率。

作为全球的屏幕大厂,三星凭借其供应端的强大优势,在2019年初推出了全新的集中换屏业务。

与以往更换整套屏幕(屏幕主件+配套组件)不同的是,集中换屏服务只更换屏幕主件,在保障维修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维修费用。

图腾集中换屏图腾信息作为三星集中换屏的售后服务供应商,将以工厂级的维修车间,为用户提供高效率、高品质、降成本的集中换屏服务。

图腾的集中换屏全部采用原厂配件,不用去维修门店被收智商税,也不用承担高企的官方维修价格。

目前三星集中换屏支持的机型为:GalaxyS8、GalaxyS8+、GalaxyN8、GalaxyS9、GalaxyS9+、GalaxyN9、GalaxyS10GalaxyS10、GalaxyS10+。

支持国行与港版三星手机,维修参考价格如下:

*上述价格包含零配件费、人工费、物流费

*该服务为寄修服务,能否享受集中换屏服务以及最终的维修价格,以集中维修中心鉴定故障机后确定的结果为准。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4390.html

上一篇 2023-04-07 15:00:02
下一篇 2023-04-08 02:30:02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放手机要屏幕朝下

    走进任何等候区,您都会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看到各个年龄段的人。很少看到人们在等待白天或夜晚的下一部分发生时坐下来,只是进行思考。我们还观察到人们在与他人用餐、开车以及在同龄人和/或家人面前使用手机的情况。在这个信息可用性和超载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经历FOMO(

    2023-03-17 18:30:03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