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蓝光都产生危害
岳京松举例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用量最大的是白光LED。而白光LED是基于蓝光LED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转化后形成白光,这其中的蓝光就是大众所以为的会造成危害的蓝光。但是目前,正规的LED光源的峰值光谱基本都在450-470nm(纳米,长度单位)范围内,常规光环境照度一般不会超过600lx(勒克斯,照度单位),并且LED照明灯具都会在LED光源的外面进行结构封装。因此,目前大多数正规厂商生产的LED照明灯具,只要正确使用,就不会对视网膜造成直接伤害。
防蓝光技术如何实现
据专家介绍,目前防蓝光主要有通过防蓝光技术来进行外部防护、通过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及增加营养等方式,加强人体内部防御蓝光的能力。其中,防蓝光贴膜技术是目前有效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防蓝光产品的原理基本上是通过反射或吸收阻止蓝光穿透。”岳京松表示,目前两种常见的镜片防蓝光手段分别为基材吸收和膜层反射。基材吸收是镜片基材中加入了防蓝光因子,对生活中的有害蓝光进行吸收,使其表面不会有明显的蓝色反光,实现蓝光阻隔的防护目的。膜层反射是镜片表面镀膜,通过膜层将有害蓝光进行反射,实现蓝光阻隔的防护目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非蓝光镜片上定制防蓝光膜层,在原有镜片功能的基础上增加防蓝光功能。
岳京松建议,对于长期看电脑或者手机的人群,集中用眼的时候佩戴防蓝光眼镜,平时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是否使用防蓝光眼镜。抗蓝光镜片分为染色镜片和镀膜镜片,染色镜片可直接吸收蓝光,依染色深浅可防止60~70%蓝光;镀膜镜片外观是透明的,通过反射阻隔蓝光,约可防10%-12%。“蓝光的危害只能减少,不能完全消除,适量的蓝光对人体是有益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蓝光有正确的认识,对其有害的一面,要从内到外做好防护。”岳京松说。
按需选购防蓝光产品
岳京松介绍说,防蓝光产品按其工作原理分为不含光源的防护型产品与含有光源的发光型产品。消费者应在选购时注意区分发光型产品的防蓝光原理,针对自身的需求,如价格、用途等因素进行选购。
对于不含光源的防护型产品(如蓝光防护眼镜产品),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T38120-2019《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明确了对标注防蓝光产品的蓝光透射比要求。该标准将蓝光分为4段:385-415nm(紫外线),415-445nm(有害蓝光)、445-475nm(有益蓝光)、475-505nm(可见绿光)。其中,对每段波长范围的光,都提出了明确的透过率要求:385-415nm波段蓝光透过率应小于75%,415-445nm波段蓝光的透过率应小于等于80%,445-475nm、475-505nm这两个波段范围光线的透过率应大于80%。满足上述要求的防护型产品才是合格的产品。防蓝光眼镜也不是简单的隔断所有蓝光,而是针对有害蓝光部分进行阻拦,消费者应注意选购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
对于含有光源的发光型产品(如防蓝光显示器产品),在宣传上通常分为软件防蓝光与硬件防蓝光两种方式。
软件防蓝光一般是指通过一些软件的设置调整或内置模式的改变,通过调整显示器调色板中各像素蓝光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蓝光的亮度,但是类似设定往往也会使显示器整体亮度和色准受到影响,而且以此实现的仅仅是蓝光亮度的降低,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光源光谱。
本文来自“轻颦浅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