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调光方式,哪个更护眼?
现在大部分手机都采用OLED屏幕,有不少OLED屏幕在低亮度下会采用低频PWM调光方式,利用人眼视觉残留原理,实现屏幕亮度调节。但这种不断亮灭交替的低频PWM调光方式会带来频闪问题。
用手机在高速快门模式下拍摄OLED屏幕,可以看到屏幕上有不断移动的黑条,这就是低频PWM调光所导致的。
大部分人肉眼一般是看不到屏幕频闪,但部分频闪敏感人群在观看屏幕时,眼睛可能会对这种情况不断做出非条件反射,容易出现头晕或者眼睛疲劳等问题。在高亮度下,不少OLED屏幕会切换到类DC调光模式,虽然也会有闪烁,但闪烁感会有大幅降低,眼睛也就更难察觉到这种变化,对眼睛更加友好。
不同人对OLED屏幕PWM调光引发的频闪敏感程度不同,可能很多人在低频PWM调光下也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但也有不少人反馈OLED频闪带来的不适感,因此手机屏幕的调光方式也是值得关注的,特别对于还在成长期的小孩来说。
手机厂商也做了不少努力改变低频PWM调光带来的问题。比如部分机型提供了类DC调光开关,开启后低亮度也会是类DC调光模式,从而减轻低亮度下敏感人群的不适感。不过软件开启的类DC调光模式有可能会明显增加低亮度下画面杂色等,劣化显示效果,目前支持开启类DC调光的OLED机型比较少。
部分手机厂商采用了高频PWM调光方式,频率越高,更难察觉频闪,能够起到更加护眼的效果。在手机高速快门下,高频PWM调光的黑条密度大很多,频闪比低频PWM调光高不少。高频PWM调光不仅能带来更加舒适的低亮度观看体验,也解决了低亮度下软件类DC调光带来的画面劣化问题。
低频PWM和高频PWM调光
目前采用高频PWM调光的手机可达1920Hz或者1440Hz频率的PWM调光,相比常见的480Hz等低频PWM调光,频率已经有不小提升,理论上对频闪敏感的人群要友好很多。
低频PWM调光有可能更容易引起部分眼睛敏感人群的视觉疲劳,部分敏感的用户甚至可能会因为低频PWM调光出现头晕、眼睛不舒服等问题。
因为和OLED屏幕原理不同,LCD屏幕能够支持真DC调光,而这种真DC调光就能解决频闪的问题。
低蓝光屏幕有何不同?
与屏幕护眼相关还有蓝光问题,屏幕产生的有害蓝光可能会对眼睛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降低有害蓝光是提升屏幕护眼效果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415-445nm蓝光波段范围的蓝光波长短,能量大,容易造成视网膜的损伤,如果避开该蓝光波段,就能有效降低蓝光对眼睛的伤害。OLED屏幕为自发光特性,可从发光材质上减少有害蓝光。
比如早前的三星E3材质OLED屏幕,通过优化发光材质,硬件层面比E2减少42%的有害蓝光,达到更加护眼的效果。而且这种硬件级低蓝光,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偏黄问题,尽可能降低对画面的影响。
采用新材料的OLED屏幕一般比传统LCD有不小的低蓝光优势,可以起到更好的护眼作用。而最近推出的RedmiNote11TPro系列采用的LCD屏幕通过更改背光的方式,减少415-455nm蓝光波段范围蓝光比例,起到更好的护眼作用。
我们在选购手机时,应该关注手机是否支持硬件低蓝光。通常旗舰级的OLED屏幕都会有不错的低蓝光特性,能够起到更好的护眼作用。
除了硬件级低蓝光,手机厂商也通过软件方式降低蓝光伤害。主流手机系统一般都会内置护眼模式,开启后会通过软件方式调节屏幕色温,从而减少蓝光释放,带来更护眼的效果。不过这种软件护眼模式会让屏幕变黄或者变暗,明显影响屏幕色彩效果,降低的蓝光也有限。当然,你可以通过护眼模式下的屏幕色温调节,达到护眼和显示效果更好的平衡点。
默认模式&护眼模式
小结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0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