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杨
视频剪辑 向莹
通讯员 陈华文 王俊芳
实习生 刘丹
31岁考研父亲的母校,他报到时先给英雄父亲的雕像献花
“爸爸,我来到您生前的母校深造,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成为像您一样的人……”9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开学,31岁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张云飞,在地大校园内的一尊雕像前,深深地鞠躬。
原来,这是飞的父亲——该校水文地质专业校友张国旗的。今年,张云飞将进入父亲曾经学习的地大环境学院水文地质专业学习,继承父亲遗志。张云飞工作多年后努力考研,继续学习水文地质学,这一幕令该校师生无比动容。
新生报到,在父亲雕像前献花
“他一直没有忘记上大学的初心,毕业后回到家乡努力帮助乡亲们告别缺水的生活。”(武汉)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储祖旺,当年是张国旗的辅导员,他回忆,张国旗是该校水文系(现环境学院)水文地质专业1989届校友,他出生在山西陵川县一个贫困的农家,1985年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该校。“他是一个朴素本分的农村伢,话不多,学习十分刻苦。大学毕业分配时,他本来可以去山西水利厅工作,但他做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回家乡陵川水务局当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储祖旺说。
20世纪90年代,从重点大学毕业到县城工作的人不算太多。亲朋好友很是不解,张国旗为什么不去省城上班,窝在小小的县城里,经常往村里跑,弄得一身泥。对于这一点,幼小的张云飞也问过父亲,父亲望着远方的太行山,若有所思地说:“只有把知识和才华,献给最需要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最有价值。”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国旗竭力帮助当地乡亲解决吃水难的问题,这一干就是10余年。由于他工作出色,太原有关单位再次向他伸出橄榄枝,可他不为所动。2001年5月15日,他在进行井下探测作业时,突遇井壁坍塌。为保护他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33岁。
张国旗殉职之后,山西水利系统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向他学习。2005年,山西电影制片厂以张国旗找水的感人故事为原型,摄制了电影《红山雨》。与此同时,作为母校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授予追授张国旗为“毕业生”,并召开大会,动员大学生学习他献身基层、服务家乡的可贵精神。
张国旗殉职的这一年,张云飞才10岁。“向张国旗学习”成为幼年的他,耳边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孩子,你将来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你爸爸那样的人。”母亲的教导张云飞一直记在心中。9月2日下午,站在父亲雕像前,献上鲜花,张云飞无比感慨,“今天能成为父亲的校友,我感觉很自豪。”
耳濡目染,追随父亲学水文地质
“‘海’和‘洋’哪个更大?有比亿更大的计算单位吗?小时候,不管我问什么问题,爸爸都会认真地回答,他不仅给出答案,还会说出来龙去脉。”有一次,张云飞问了一个地理方面的问题,把父亲张国旗考倒了,父亲晚上查阅资料几个小时,第二天用手比比画画,耐心回答。
张国旗喜欢读书,不仅读水文地质专业的书,还喜欢文史类的书。“每天晚上,我和妈妈都睡了,爸爸还在灯下津津有味地阅读。”张云飞回忆,那时父母经济拮据,有一次爸爸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资治通鉴》。“小时候,一家三口挤在妈妈工作单位的一个不大的教室,地面是坑坑洼洼的老旧水泥地,屋顶还漏雨。”张云飞说,由于书太多,家中放不下,于是在床边加了30厘米宽的木板,专门给父亲放书。
“爸爸还喜欢登高望远,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张云飞回忆起张国旗一次带自己出门旅行,那是2000年国庆节,张国旗带着张云飞远赴泰山。9岁的张云山,步伐慢,不停地喊累。为此,张国旗鼓励他:男子汉要坚强有毅力。一边登山,张国旗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泰山的传说和地理知识,缓解一路疲劳。
从小耳濡目染,张云飞隐隐对地理和地质产生了兴趣。2010年高考时,张云飞也想过报考父亲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惜高考发挥失常,与父亲的母校失之交臂,被云南一所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录取。上大学时,他扎扎实实啃了几本对于地质学基础之类的书籍。2014年大学毕业后,张云飞并没有依靠爸爸曾经的光环,独立找工作。他先后在山西的几个水利和设计类单位工作过,其间结婚生子,生活十分安稳。
广泛弘扬,“张国旗班”成精神名片
张国旗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生们。2018年,该校环境学院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并以英雄校友命名,组建“张国旗班”及其党支部,旨在培养学生们争做“红专能优”的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
“张国旗班”党支部的成立,受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长王焰新院士寄语:永葆赤子情怀,争做时代先锋。为了擦亮“张国旗”这张精神名片,近年相继组建了张国旗精神宣讲团、“张国旗班”实践团、“张国旗班”志愿团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山西陵川、吉林白城、湖北恩施、湖南衡阳、云南楚雄、青海海北等地助力科教扶贫,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父亲的母校非但没有忘记他,还广泛弘扬他献身基层的精神。”“张国旗班”建设的系列新闻报道,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张云飞这里。
地大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峰介绍,“找水对于张国旗的家乡陵川县意义重大,水井现在还在为村民提供饮用水。‘张国旗班’以传承和弘扬张国旗精神为己任,今年‘张国旗党支部’还入选了教育部第三批全国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去年清明节,张云飞和妻女应邀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国旗雕像前进行祭扫活动,次面对面看着父亲的雕像,张云飞突然意识到,不该满足现有的小日子,觉得应该做点什么。经过一番深思,他做出决定: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力争考上父亲的母校,攻读水文地质学专业研究生。
努力备考,接过英雄父亲接力棒
现在考研竞争激烈异常,加上张云飞大学毕业工作了多年,重新捧起书本复习,需要超常的毅力。有几天,他打起退堂鼓。母亲和妻子见他情绪不对劲,时常鼓励他。他再次打起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复习备考中。水文地质学领域的一些知识难点,他也通过微信向远在武汉的老师们虚心求教。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他过关斩将,成功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录取。
7月,该校环境学院“张国旗班”实践团来到山西追寻英雄之旅,师生们还专门看望张云飞及其家人,并把硕士录取通知书送到张云飞手中。张云飞的激动之情顿时溢于言表:“非常荣幸,我能去父亲的母校读研,感谢学校!”
9月1日,张云飞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今后,这里不仅是父亲张国旗的母校,将来也是他的母校。今年11月7日,地大将迎来校庆70华诞。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他接过英雄父亲的接力棒,开始系统学习水文地质学,迈步人生新征程。
这些年来,该校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素矿一直关心着张云飞及其家人,并长期保持联系,张云飞考上研究生,他欣慰地说:“英雄无愧时代,时代不负英雄。张云飞是英雄的后代,立志走父辈英雄之路来校深造,我们有责任并创造条件帮他圆梦、助其成才,成为新时代的生态环保铁军,更好地建设家乡。”
张云飞坦言,水文地质知识体系尽管掌握了很多,但是和研究生培养的高标准高要求还有些差距,相信只要抓紧时间刻苦钻研,一定能弥补不足。谈到今后的职业设想,他斩钉截铁地说:“从事水文地质工作,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