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意大利战斗力确实非常弱,比如1935年10月,墨索里尼发动了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战争,为什么是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呢?因为在1894年的时候,意大利曾发动过次埃塞俄比亚战争,那次战争意大利不但输了,战后还赔了款,所以墨索里尼发动的埃塞俄比亚战争,就是第二次了。
▲墨索里尼表示,我们意大利军队从来都是战无不败的
在这次战争中,装备了各种新式武器的30万意大利军队,兵分三路入侵了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且装备先进,但军纪涣散,毫无斗志,而埃塞俄比亚虽然装备落后,但抵抗顽强,意大利人在埃塞俄比亚打了一年多也没什么进展。后来还是用上了芥子毒气这种违反日内瓦国际公约的手段,才勉强攻下了埃塞俄比亚。是的,你没听错,意大利人要靠毒气才能打败一个非洲。虽然意大利人占领了埃塞俄比亚,但占领后没几年,到了1941年5月,埃塞俄比亚就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光复了。
1940年法国战役的时候,德国都攻进巴黎了,意大利才在这个时候对法国宣战,可30万意大利军队攻入法国,却被18万法军给打退了,后来要不是希特勒出来叫停,估计法国人是会反攻到意大利本土的。
在北非战场,15万意大利军队进攻3万6千多英军驻守的埃及,就在这样一种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打输了不说,还被俘虏了13万多人。
后来墨索里尼觉得英法这样的列强他打不过,打希腊这样的小国总可以吧,就出动了百万大军去进攻希腊,还美其名曰是去武装游行的,但意大利军队在希腊武装游行了大半年,不但没能打败希腊,反而还被希腊人反攻到了阿尔巴尼亚。见墨索里尼打得实在丢人,但毕竟是盟友又不得不去救,当希特勒出动德军去进攻希腊的时候,德军只用了24天就彻底打败了希腊。
后来盟军反攻到了意大利本土,就没遇到意大利军的多少抵抗,在意大利盟军的主要对手竟然是德军。
那么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为什么是个弱鸡呢?作为一个列强的意大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其实这就与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戚戚相关了。
19世纪以前,意大利还不是一个统一的,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半岛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就一直处在分裂的状态,北部的各个城邦都是独立互不从属,甚至有的还是世仇。比如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等。意大利的中部是教皇国,南部则是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意大利就如同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所嘲笑的,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
直到19世纪,欧洲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后,意大利人才逐渐有了民族意识,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府统一意大利,意大利才能发展起来。于是在意大利的众多城邦中,就跳出了一个撒丁王国,逐渐成为了意大利最强大的城邦,撒丁王国采用了灵活的外交策略,并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等人的帮助下,才在1861年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
但统一后的意大利王国,只是撒丁王国的放大版而已,他完全继承了撒丁王国的制度、宪法和军队,整个的凝聚力并不强。
在地理上,亚平宁山脉切断了意大利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南北意大利隔阂很深,这就使意大利人对意大利没什么归属感,人们很难融合到一起,就连意大利统一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他的家乡尼斯就以公投的方式选择了法国,不愿成为意大利的一份子。
而且意大利各地的方言差异极大,比如西西里岛讲的是西西里语,撒丁岛讲的是撒丁语,各地语言不通,自然民族认同感就不够了。
整个都不团结,军事实力也自然强不到哪去。
意大利的将领都是不同地区的人,军队往往各自为战,不听指挥,官兵的隔阂很大,也更打不出什么战术配合,远征埃塞俄比亚失败以及一战中的打酱油,就能看出意大利的军事还真的不行。
而这个问题到了墨索里尼时代就更严重了,墨索里尼用人的标准就是关系,谁跟他关系好他就用谁,这就导致意大利的将领非常少。
而反观意大利的大哥德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就普及了现代德语,人民更加团结,德国人还继承了普鲁士的严谨、负责、尚武的精神,再加上源自普鲁士高素质的军官队伍,德军的战斗力自然就非常强了。
而且意大利人对战争根本就没什么兴趣,二战的时候也没做好战争准备,更没有打仗的理由。
一战后,德国人是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残酷压迫,他们想复仇,想当欧洲老大的心就异常地强烈。而意大利是一战的战胜国,意大利人也不想做什么欧洲老大,更不想跟着墨索里尼,去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意大利所谓的称霸战争,更多的也只是墨索里尼的一厢情愿。
这些都导致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往往非常低落,士兵经常不是临阵脱逃就是直接投降。
除了人的因素外,意大利本身也是个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列强,二战当中,各国直接比拼的就是工业,谁的工业强谁就能生产更多的如坦克、大炮、飞机这样的现代化武器。而就工业来说,意大利的钢铁和煤矿都主要依赖进口。
我们来看看二战时期意大利与各国的资源生产量,就煤炭、钢铁和原油来说,意大利的产量是惨不忍睹,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一个级别,更不要跟德国比了。
在20世纪初,意大利仍是个非常贫穷的,大部分的工业集中在了北部,南部基本都是乡村,工业没能普及,就使得意大利的工业生产根本无法应对战争的需要。
就GDP来说,二战期间,意大利的GDP比日本还差。就装备生产来说,意大利的军工生产能力在列强中完全就是个弱鸡。
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和机械化程度都受到了制约,以至于到了1939年,很多意大利士兵使用的还是一战时期的卡尔卡诺步枪。
作为一战的胜利者,意大利高层的作战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种思维不仅使意大利军在战场上经常吃大亏,也使得意大利的武器也是按照一战的需求去设计和生产的。
意大利高层认为,无论是对法国还是德国,战场都应该在阿尔卑斯山,由此应运而生的武器也多以防守为主。例如意大利装甲军团的主要装备L3、L35和L6、L40等轻型坦克,其装甲、速度和武器,都适合在狭窄的阿尔卑斯山战斗,但最后阿尔卑斯山并没有什么战斗,他们就全被丢到了广阔的北非战场和苏联战场。
同样为阿尔卑斯山作战而设计的CR42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也是二战时期意大利军的主力机种,为了灵活穿梭在山峰之间,CR42采用了双翼设计,而不是着重于速度的单翼设计,最后CR42也没有在阿尔卑斯山战斗,也被丢到了辽阔的北非,其下场就是被飓风、喷火式这些单翼战斗机吊打。
虽然意大利的陆军是如此地糟糕,但海军还是为意大利找回了一些颜面。或许是继承了威尼斯、热那亚这样的海上城邦的传统,意大利海军一直以来都不弱,二战时期的意大利海军仅次于英国、美国、日本和法国,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海军强国。
二战爆发的时候意大利皇家海军拥有六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59艘驱逐舰和100多艘潜艇。虽然看上去很有规模,但海军舰船多半老旧,没有装备雷达,部队训练不足,还经常缺乏燃料。此外意大利海军也没有航空母舰,作战的时候往往缺乏空中支援。
意大利海军的主战场在地中海,对手是传统的海军强国英国,英国在地中海除了拥有各式主力战舰、巡洋舰外,还有一艘航空母舰,虽然意大利海军称不上很强,但面对比他强好几个等级的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如陆军那样兵败如山倒,跟英国海军也打得有来有回。
意大利海军在塔兰托、马塔潘角遭受过重大损失,但在潘塔斯蒂洛和卡拉布里亚却与英国海军打成了平手。
意大利的潜艇部队也相当地厉害,从1940年到1943年,意大利潜艇在大西洋击沉了112艘商船,丝毫不输德国人的U型潜艇。
意大利人还发明了由人操作的鱼雷,意大利的这种人操鱼雷,在鱼雷发射的过程中,人可以利用鱼雷的后半身撤离战场,人员也不会跟着鱼雷同归于尽。后来这个技术就被日本人学走,做出了回天鱼雷,但日本人为了节省原料,就没有设计逃生系统。
此外意大利的潜艇达芬奇号,出航11次,击沉了17艘船只,甚至还计划偷袭纽约,只是在行动前,达芬奇号就被击沉了。达芬奇号也是整个二战中,战果更好的非德国潜艇。
总的来说,意大利海军虽然不能与英国匹敌,但在极度缺乏燃油与装备的情况下,能打出这样的战绩,也称得上是一支值得尊敬的海军。
而我们对意大利海军了解得不多,主要也是因为意大利的陆军太出风头了,以至于我们往往忽视了海军的存在。
如果意大利的陆军能表现得如海军一样,或许在北非,就不需要德国出手了吧。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3070.html